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80%罕见病为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帮助多大?(5)

时间:2021-12-24 12:13人气:来源: 澎湃新闻

  黄辉也从预防角度提到,“从受检者角度查明是否为遗传病,以及确认基因层面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如果这个家庭有再生育的需求,我们能够通过检测结果为他们提供生育指导,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这是目前基因检测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

  邹朝春还谈到,诊断明确后医生还有可能帮助预测病情的发展,“有些症状通过努力其实是可以减轻或者延缓出现;另外,知道疾病后,家长可以关注国内外研究进展,如果新研发出该疾病新药新技术能尽早获知。”

  “医生的遗传学培训需要前置”

  有了更好的诊断“工具”,最终我们仍需要回归到人。“诊断技术越先进,诊断的可能就越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对于病人的诊断不能离开临床,临床表征是永远是第一位。”

  方萍谈到一点,“现在的诊断手段,一下子测出来2万多个基因,我们相当于从大海里面捞针来做诊断,怎么诊断病人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这并不是光靠最先进的技术,最关键的还是要两方面的结合,临床端和检测方一起来共同工作。”这两方面若结合不好,则很容易出现漏检等错误。

  她指出,这是目前的检测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诸多混乱,特别是在临床上有巨大困惑的“根本问题”。她呼吁,国家对于相关从业人员要有严格的资质要求,要有训练,“不能仅仅接受过短期的培训,对临床也没有很好的理解。”

  黄辉也对澎湃新闻记者提到,因为基因检测技术比较新、发展也非常快,而基因检测的报告实际上复杂程度较高,“要结合很多的遗传学知识才能进行解释,行业里面相关的标准和共识此前是相对缺乏的,我们有这样的感受,可能医生和病友的感受更大。”

  她介绍到,正是基于行业内的一些痛点,国内临床基因检测的各参与方希望能有相应的共识能规范检测。所以在2017年召开了首届临床基因检测标准与规范专题研讨会,会议形成了临床基因检测报告规范的共识和团体标准;2019年5月召开的第二届基因检测联盟会议及会后多方讨论,最终形成《遗传病二代测序临床检测全流程规范化共识探讨》。这是国内首个由“第三方检测机构代表+临床及科研专家+病友组织”共同商讨、基于基因科技发展和实际应用场景达成的行业共识。

  

80%罕见病为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帮助多大?

  “当然还是有很多我们没有办法解决、还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但是起码给出了一个专家以及检测机构共同思考的一个结果,可供行业里面去参考。”黄辉认为,这一块未来仍需要大家合力,而她也在期待国家层面的相关标准发布。

  吴志英对此也颇有感触,有一些患者带着基因检测报告来找她,此前的医生“拿着报告解读不出来。”但她认为在眼下这个阶段,这种现象很正常,“大多医生都没有经过遗传学的培训。”而另一种情况则是,患者拿着检测机构的报告过来,她有时候必须重新评估结果。

  2021年11月1日,由吴志英推动创建的浙大二院罕见病病区正式挂牌更名为“医学遗传科/罕见病诊治中心”,成为了独立学科,这是国内唯一的罕见病病区。“我就是想拥有一支专业的队伍来干专业的事情,我要有门诊、要有病区、要有医学遗传学实验室,我要培养一批人专门看遗传病看罕见病,不仅仅能看病人,同时能高质量解读基因检测报告,并为病人选择最合适的遗传学检测手段,能帮病人节约钱。”

  如何解决人的问题?“分子诊断就像我们实验室里面或者化验间的一个化验报告而已,它不可以取代所有来自医生的判断,是在对包括罕见病的疾病诊断时加固了证据链。”周文浩指出,临床医生要认识到,在所有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分子诊断是一个支撑点,而不是全部。

  那么,既然是一项实验室检测,“一定要有一批人会生产数据、会控制数据的质量、会去分析数据,会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得到一个最逼近真实的或者是最主要的证据。”周文浩如此强调。

  

80%罕见病为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帮助多大?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澎湃新闻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