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王浦劬: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取向、核心议题和基本路径(3)

时间:2022-01-24 14:11人气:来源: 乡村振兴网

从百年党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尤其重视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不仅赋予它在党的建设中以重要性,而且赋予它在乡村治理中以重要性。经验显示,在中国乡村治理发展和运行中,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经济、动员和组织农民以及整合农村社会方面,发挥着比政权更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乡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谜底,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乡村的领导。因此,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首要问题,是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问题。


在新时代新阶段,应该清醒地看到,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某些地方和某些方面还存在着弱化、虚化和边缘化的问题。因此,如何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动员力和社会号召力,是确保乡村治理现代化稳步推进的首要问题。


2.乡村治理制度建设


邓小平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1。因此,国家治理制度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本质上是执行和运用制度治理国家的能力,它以国家制度建设为前提,在制度运行中发挥作用,在制度运行的结果和效能中得以体现12。就此而言,乡村治理的现代化,首先是乡村治理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其根本任务是乡村治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乡村治理制度的执行机制建设。因此,以完善的治理制度优化和创造乡村社会的公共秩序,激发乡村社会的发展活力,促进制度规则与人的现代化的同步协调发展,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在这之中,需要特别重视构建和强化制度的执行机制,使制度切实成为治理的抓手,并转化为治理的效能。


新时代新阶段的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是推进乡村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是建设中国乡村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过程。那么,如何适应乡村振兴战略,从发展与治理的有效结合上推进乡村治理的制度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中需要深入思考和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乡村经历了长期的制度改革,其中很多制度改革甚至构成了中国改革的起点和基础,不过,相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乡村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既有制度,创新发展乡村治理制度,解决一些突出问题,如农村的土地所有制与市场经济机制的兼容问题,村民自治制度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制机制问题,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制度路径问题,乡镇级政权组织与村级自治组织有效对接的制度优化问题,乡村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体制机制问题,党的基层组织与乡村其他治理主体之间联系和互动的优化机制问题等。


3.乡村文化建设


文化是包括知识、思想、观念、情感、信仰、习俗等在内的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形态的系统。人们的行为总是受到一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的支配。乡村治理是在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等文化系统支配下的实践过程和运行形态。村民以何种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参与治理活动,决定了乡村治理的文化形态乃至治理形态的走向。因此,在文化意义上,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过程,也是村民现代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发育和发展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知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改革开放及通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农村人口得以接收较多的文化信息。这些发展使得农民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不仅超越了传统社会乡村文化的地域狭隘性,而且吸收了大量现代文化要素。但是,农民现代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发育和发展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乡村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农民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