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打造品牌强农的“贵州样板”——贵州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创新实践观察

时间:2023-08-01 09:26人气:来源: 农民日报客户端

农业品牌是农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农业品牌建设,作为一项为优质、信任和市场效益打包代言的综合性工作,一项贯穿了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统工程,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得到迅速发展,有效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从“吃饭农业”到品牌农业,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热潮渐已形成燎原之势。

贵州,九山半水半分田,多年来,贵州的很多特色农产品“藏在深山无人知”,生于山,烂于山,让人甚是叹息。2021年,贵州省提出,大力实施品牌强农战略,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农业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让“贵”字号农业品牌风行天下。

农业品牌建设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7月22日,一场以“贵品出山·风行天下”为主题的2023贵州省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活动在贵阳举行,贵州绿茶、都匀毛尖、兴仁薏仁米、遵义朝天椒、贵州黄牛、黔东南小香鸡、黔菌、修文猕猴桃、遵义红、镇宁蜂糖李等十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经过逐级审核遴选脱颖而出,成为首批代表贵州优质农产品的区域公用品牌。

“十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布,映射出贵州全力推进品牌强农的决心和魄力,有利于发挥品牌建设的典型引领和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创建、维护、发展品牌的意识和能力,营造重视品牌、培育品牌的市场思维,推动贵州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

农产品品牌发布活动成为贵州农业品牌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其背后凝聚的是三农人的俯首耕耘,砥砺前行。为了实施好品牌强农战略,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成立农业品牌专班,厅党组书记、厅长亲自挂帅任班长,发展改革、工业信息、市场监管、商务等省直相关单位联动,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坚持品质与效益相结合,坚持特色与标准相结合,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品牌强农战略,农业品牌正成为贵州品牌一道靓丽的风景。

据介绍,近年来贵州省已形成整体推进、多点突破的农业品牌发展格局,品牌数量快速增长、品牌效益日益提升,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动能。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贵州省在66个脱贫县建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49个,让脱贫群众更多分享品牌红利。联合广药集团仅用98天开发“刺柠吉”系列产品,带动“贵州刺梨”跨越式发展。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品牌联农带农作用,通过“好技艺、好故事、好品牌”,40多万群众年均增收3500元。在推动企业成长方面,依托贵州500余万亩辣椒和800多万亩油菜成长起来的老干妈,年销售额突破50亿元,产品远销108个国家和地区,与持有“山地贵爽”品牌的贵阳农投集团,携手迈进中国农业企业500强。

“这些成绩背后是特色产业的提档升级、是地域文化的生动呈现、是摆脱贫困的致富故事、是创业创新的成绩单。可以说,农业品牌已经成为引领供需结构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品牌专班负责人说。

农业品牌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每一个品牌的背后都是农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贵州是国内唯一兼具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适宜种茶制茶条件的茶区,是国内业界公认的高品质绿茶重要产地。作为农业农村部认定的全国首个茶叶类省域农产品地标,“贵州绿茶”名片效应持续凸显。

“都匀毛尖茶制作的绝活在于‘提香提毫’,用杉树枝燃火,锅内温度迅速上升,茶香才会浓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子全用40余年的执着与坚守,诠释着一位都匀毛尖传统制茶大师的梦想。

去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项目位列其中。如今,都匀毛尖的品牌价值估值43.74亿元,入选首批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在全省绿茶中找共性,在全国绿茶中创个性。贵州不断规范“贵州绿茶”品牌标识,强化“贵州绿茶”产品标准。目前,全省“贵州绿茶”品牌授权使用企业已达304家,基本实现了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全覆盖。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9家,占全省茶行业的75%。

自然、原生态和丰富的文化是脱贫地区的独特优势。近年来,许多脱贫地区通过挖掘品牌特色,基于当地独特资源禀赋,培育出一批“望得见、触得着、记得住”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从江香猪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培育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我国珍贵的微型地方猪种,具有体型矮小、肉质细嫩、基因纯合、纯净无污染等特点,为国家二级珍稀保护畜种。1995年黔东南自治州被命名为“中国香猪之乡”。

农业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品牌是品质的背书,公用品牌的生命也在于品质。如果品质不稳定,就难以建立稳固的品牌形象与声誉。有的公用品牌之所以能火,是由于产地因素而风味独特,可是,随着规模扩大、销路打开,既有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实,也有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心理,放任品质下滑,导致品牌形象受损、保护不力。维护好农业品牌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路上任重道远的事情。

从江椪柑是贵州的老品牌,辉煌时期曾是从江县中、东部乡镇农民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但由于果园基地建设时间较长等原因,导致树体老化,果品品质下降,市场急剧萎缩。当地椪柑种植户贾正龙告诉记者,2008年前后,当地椪柑几毛钱一斤都很难卖出去,“很多人家椪柑烂在家里,只能拉去倒掉。”

果农们的积极性因此受挫,对果园粗放管理,果品品质进一步下降,种植面积大幅缩减,从高峰时期的4.5万亩减少到3万亩左右。

如何帮助种植户应对新的市场挑战,贵州老牌农产品如何逆风翻盘?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强调,要重视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和市场体系,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市场、走出贵州。贵州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把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通过抓规划引领、抓优质品种、抓品质提升、抓宣传推广、抓环境优化,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在2023中国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大会上,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步涛介绍了贵州省建设农业品牌的着力点。

近年来,在从江县,依托多个科技项目的实施,从江椪柑逐渐恢复生机。“开展从江椪柑省力化修剪、土壤有机质提升,扩穴改土,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据省果树所检测果品含糖量达到14%-16%。”从江县农业农村局果树中心负责人说。

土壤改良和种植技术的提升,让种植户找回椪柑种植的信心。贾正龙家今年把椪柑扩大到40亩,“很多省外的顾客在网上订货,我家现在每年纯收入大概有15万元。”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品牌专班负责人认为,发展好维护好农业品牌,一方面,要注重区域文化资源整合,挖掘历史文化与地域特色,形成集聚效应。另一方面,要探索品牌良性发展机制和经营模式,依托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理清公用品牌发展方向和重点,探索品牌发展机制和经营模式。制定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和流通标准,严格规范品牌标准的使用,防止出现品牌泛用和未授权单位滥用等问题。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从产业特点出发,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倒逼提升产品质量。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农民日报客户端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