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冰上“灵魂”孟庆余

时间:2022-03-07 11:47人气: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冰上“灵魂”孟庆余

▲孟庆余(右一)和队员们在冰上训练(资料照片)。   

冰上“灵魂”孟庆余

▲孟庆余(中)和世界冠军王濛(左)、王伟合影(资料照片)。   

冰上“灵魂”孟庆余

▲ 1994年8月17日,孟庆余(右)、韩平云(左)、孟凡东一家三口在哈尔滨文化公园合影(资料照片)。  

冰上“灵魂”孟庆余

▲孟庆余自制的浇冰车(资料照片)。   

冰上“灵魂”孟庆余

▲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内的冰刀墙,展示着数百双历年来运动员们用旧的冰刀。 

本报记者谢剑飞摄 

  

冰上“灵魂”孟庆余

▲2月24日,在七台河体育中心,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的孩子们在上冰前热身。 

本报记者谢剑飞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陈聪、徐凯鑫、谢剑飞

  冬奥冠军范可新的梦里,总会梦到一双破旧的冰刀鞋。

  那双鞋里有她的汗,有她的血,有她的梦。

  那双鞋里还有一个改变她命运的名字——

  孟庆余。

  矿工出走 

  1969年,孟庆余的冰上梦想狠狠跌落到地下深深的煤矿里。

  这一年,18岁的哈尔滨知识青年孟庆余被分配到小城七台河的新建煤矿做矿工。别人都是两个人合抬一个“顶子”,他一个人就能搞定。工友们只知道他干起活来不惜力、肯吃苦,却并不知道他曾是哈尔滨市业余体校滑冰队的队员。1966年,体校停办,最后一次去训练时,教练偷偷塞给他一双藏起来的冰鞋。

  “别放弃滑冰。”

  启蒙教练的话随着小城七台河的煤灰飘落在空气中。他每夜的梦里仍然见不到光亮。

  年少的荷尔蒙无处宣泄。下了工,孟庆余常和一群哈尔滨来的知青聚在一起打球。但更多的时候,他独自去当地一个叫倭肯河的小河上滑冰。

  只有在这个时候,在他一圈圈不停加速的时候,他才感觉把那些幽深坑道里铺天盖地的碎煤渣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1972年的一个比赛,打破了他日复一日的生活。这年1月,孟庆余代表七台河市参加合江地区举办的滑冰比赛,三个项目冠军打破了地区纪录,工友们惊掉了下巴。

  也是那一年,他经人介绍,结识了矿长的女儿——韩平云。

  50个四季更替之后,韩平云还记得见到丈夫的第一面——“他话很少,语言太迟钝了。那时他们都愿意穿蓝色的棉服,东北话叫‘蓝棉猴’,他当时就穿着一件。”

  “当时老孟老漂亮了。”

  如今,这位当年七台河市女子篮球队前锋韶光不再,一条条细纹爬上了她的眼角。记忆深处,仿佛像一张白纸被折叠,她和孟庆余命运中那条突如其来的分割线,就从那一年出现。

  在韩平云的帮助下,孟庆余转岗到煤矿局下属的机电厂当一名仓库管理员,这使得他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滑冰中。再后来,他被七台河市体委领导相中,出任小城的滑冰教练,从零开始组建一支速滑队。

  走遍当地小学,一支20多人的少年业余速滑队在孟庆余手中成立了。

  上冰!他把少年们领到倭肯河。训练间隙,孟庆余给他们重复着听来的口号“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女孩赵小兵笑他:“孟老师,你咋那么能吹呢?”对矿工的孩子而言,世界冠军太遥远,哈尔滨就是世界尽头。

  孟庆余向来不会争辩、不善言辞。他只是笑了笑,一边带着少年们训练,一边到处找能扎下根来的训练基地。

  倭肯河并不平整的冰面,无法承载20多个孩子朦胧的冠军梦。城郊封冻的“水泡子”,常常成为他们的“冰场”。一群孩子在旷野狂风的呼啸声中起早贪黑地练着,在黑暗中使劲看着孟庆余的指导动作。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