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内蒙古改良蒙古羊 91.97万只

时间:2022-08-09 15:56人气:来源: 《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蒙古羊,主要指呼伦贝尔羊、乌珠穆沁羊和苏尼特羊。这3个品种作为内蒙古草原肉羊品牌的代表,畅销于国内、国际市场。保护好这些优质种源至关重要。”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绵羊种质资源创制团队负责人何小龙说起研发初衷,深感自豪。

  《种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明确提出,加强地方品种保种工作,确保内蒙古优势特色物种遗传资源应保尽保,实施肉羊种业提升行动,鼓励牧区繁育和选育提高呼伦贝尔羊、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等地方良种肉羊。

  但长期以来,蒙古羊选育缺乏系统育种规划,优质种羊供给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出现了“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恶性循环,现代化核心育种技术应用较少,仍处于粗放式管理状态;另外,蒙古羊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开发方面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低,导致了蒙古羊养殖过程中所存在的尾型大、脂肪沉积多、繁殖率低、生长速度慢、产肉率低等问题更加突出,良种比例下降,农牧民养殖积极性降低。

  因此,建立牧区高效肉羊繁育技术体系,通过分子育种技术培育专门化肉用蒙古羊新品系,是解决制约我国北方牧区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种业问题的核心与关键。

  从2011年开始,该团队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针对蒙古羊脊椎数存在较大变异且与产肉性能具有密切相关的问题,先后30余次深入锡林郭勒盟牧区,对蒙古羊的脊椎数开展了系统的采样调研与研究,先后完成样品及数据统计9000余份,揭示了多脊椎蒙古羊的遗传调控机制,选育了多脊椎蒙古羊新品系。

  “首次证明乌珠穆沁羊多脊椎性状表观遗传特性与基因组DNA甲基化程度的关系,得出了多脊椎性状由公羊基因组印记遗传的群体动态模型。构建了开放式核心群育种技术体系,项目核心区6月龄平均体重为36.85kg,对比普通蒙古羊平均增重2.35kg,群体多脊椎比例从最初的57.09%上升至现在86.23%。”团队科研人员、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付绍印介绍。

  不仅如此,团队利用5年时间对蒙古羊尾巴的生长发育和脂肪沉积进行了系统测定研究,制定了不同尾型的判定标准,解析了蒙古羊尾椎与尾型的遗传变异规律,选育了短脂尾蒙古羊新品系,尾型在原有基础上减小50%以上。同时,解决了牧区蒙古羊繁殖率低的生产技术难题。

  “通过项目实施,累计改良蒙古羊91.97万只。目前,项目成果推广应用于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6个盟市9个旗县,核心区4年间新增产值6.71亿元,新增收益1.61亿元;项目成果获得了2020年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任龙梅说。

  “真是科技改变生活啊。去年,我养了800余只优质短脂尾蒙古羊,平均每只羊增收200元”。全国人大代表、四子王旗格日勒图雅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朝勒孟高兴得合不拢嘴。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