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北京:推动解决民生难题“每月一题”为基层减负

时间:2021-06-18 17:32人气:来源: 光明日报

原标题:每月一题如何给基层减负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我为群众办实事·每月一题之调查

  当下,“每月一题”成为北京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热词”。

  这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创新推出的一种工作机制,针对梳理出的27个高频难点问题,每月围绕1个主题、选取2-3个具体问题,听汇报,明责任,搞研究,提措施,督全程,解问题。

  市政务服务局副局长孙舫介绍,这种机制试运转半年来, 成为“接诉即办”改革持续深化的产物,“每月一题”来源于“已诉”,但更关注“未诉 ”,旨在“未病先治”。

  那么,“每月一题”与基层治理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孙舫表示:提级响应、高位推动解决民生难题,就是在为基层减负。高兴的不仅是老百姓,还有基层干部。

  北京青年报记者连日来在对基层的采访中发现,通过“每月一题”机制,基层在解决一些“老大难”问题上更为彻底,甚至带动了一批、一类问题的解决。

  同时因为高位上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基层干部在解决问题时也更有了“底气”。

  难点问题

  得以根治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每月一题”的27个问题清单中,“垃圾清运不及时”是位居前列的重要一题。

  朝阳区劲松街道百环家园等小区因垃圾清运不及时,今年多次出现过垃圾堵门问题。究其原因,街道工作人员表示,主要是在垃圾站、楼、处理厂之间的清运流程中,垃圾清运车的周转率不高,一旦不能及时返回,小区垃圾自然容易出现“肠梗阻”。对于这些问题,劲松街道曾专门开会研究,但因为条块分割街道无法直接调度这些清运车辆,对于垃圾清运不及时只能“一次管一次”,问题无法根治。

  全市推出“每月一题”工作机制后,针对“垃圾清运不及时”被列入清单,朝阳区城管委及时介入,出台《朝阳区“垃圾清运不及时”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区城管委建立与区监督中心12345联动机制,单个点位连续出现2次及以上的举报,由区监督中心向区城管委预警,由区城管委跟进督办。区城管委同时协调车辆增派运力,无需街道出面。这些,让劲松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科长黄克难感到“如释重负”,“城管委的协调力度,比街道和社区大,效果也强很多。可以说,垃圾清运不及时的‘老大难’在我们辖区算是彻底解决了”。

  “每月一题”,别瞧仅仅是个“一”,实质上却是一种“纵深式”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机制。这个“一”不是一次性地堵住跑冒滴漏的水管;不是一次性地清理堆放的垃圾,而是“把脉”到深处,重药去沉疴,将问题“连根拔起”,彻底解决。在这之中,基层治理得以完善,干部们为老百姓做事的“命中率”更高了,劲头也更足了。

  “每月一题”涉及民生方方面面。除了上文提及的 “垃圾清运不及时”外,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每月一题”机制的推动下,平谷区拥有2000多人口的大村——东店村解决了十年诉求不断的公交站点设置太远的问题;怀柔区顶秀美泉小区解决了持续4年多的高楼断水问题,每逢周末用水高峰期用大车“拉水”到小区门口的场景再也见不到了。在“养老机构收费和服务、居家养老保障方面”,西城区太仆寺街社区在市级相关部门的直接推动下,和饿了么等平台签约,定点提供老年餐,彻底解决了社区老年餐桌供不应求的问题。

  高位协调一个具体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利用管理优势加以彻底解决,唯其“彻底”,社干们才能舒展眉头;唯其“彻底”,老百姓们才能息诉“顺气儿”。

  以点带面

  解决一类问题

  “当初说好了两年,现在10多年过去,有的老人没有等到拿房本的那天。”对于海淀区花园新区的276户居民来说,薄薄的“大红本”一直是心里最大的牵挂,也是社区一直难以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

  “小区没能完成原本规划的建设任务,这是房本下不来的核心原因。”清河街道花园楼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春梅介绍,花园新区项目属于原址回迁,但在后续搬迁腾退过程中,老楼的18户居民不愿搬出,导致2号楼及其公共服务配套无法开工建设,项目也就无法达到规划验收条件。

  像花园新区的情况并非个例,海淀区双榆树东里甲20号楼的160户居民,长达17年未拿到房产证,其原因更加复杂:建设过程中,开发商擅改规划、一房两卖、随后失联……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