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留住乡愁 休闲农业大有可为——盂县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一线观察

时间:2023-07-21人气:加载中...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许多久居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人的梦想。休闲农业的出现,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山花烂漫、瓜果飘香。夏日,阳泉市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休闲观光的游客。果蔬种植大棚里,游客采摘色泽鲜艳的瓜果;儿童乐园里,孩子们肆意地嬉笑追逐;农家窑洞里,游客或者小憩,或者品尝美味,享受着难得的休闲时光。

  从多年前零星开办乡村农家乐,到如今苌池镇神泉村、梁家寨乡石家塔村、孙家庄镇禅房村、秀水镇泥河村、仙人乡垴上村等32个村庄集中发展,休闲农业正成为盂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模式、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今年年初,盂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这既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的鞭策。如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持续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如何因地施策、循序渐进,突破休闲农业发展瓶颈?完善产业布局、拓展产业链、发展特色化、培育新业态……一系列提升策略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盂县休闲农业发展的路径越发清晰。

休闲农业兴起成转型亮点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休闲农业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横跨一二三产、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近年来,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经济快速增长,产业格局日趋完善,市场规模品质同步提升,可以说,休闲农业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新亮点。

  盂县作为我省发展休闲农业和融入太行山文化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农业资源丰富,是山西省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太行特色旅游名县”,并跻身 “山西省旅游重点县” 行列。近年来,盂县以打造“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为抓手,把乡土、乡愁、乡情作为根本,结合乡村的文化历史、村落布局、水系路网、古建民居、周边景点等优势,打造兼具青山绿水和乡土情怀的休闲农业产业。

  盂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盂县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资源,逐步完善了针对休闲农业融资、用地、人才引进、提档升级等方面的政策,加速资源要素向休闲农业聚集。同时,不断丰富休闲农业内涵,举办各类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依托各类媒体经常性地宣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农村,体验乡村生活。此外,盂县积极开展休闲农业培训,培育休闲农业优秀人才,将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引入休闲农业发展中,让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管理技能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盂县建成休闲农业聚集村32个。其中,30个村拥有较为完善的旅游标识,14个村拥有游客服务中心。全县拥有6个市级及以上科普教育基地,拥有6项省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12个乡村休闲文化体验项目和生态休闲体验项目。一串串数字是盂县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的有力印证。

特色品牌挺进细分赛道

  休闲农业在田野上拔节成长,折射出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的态势。在盂县的积极培育下,融合自然美、人文美、乡土美的“网红村”“打卡地”纷纷涌现。在此基础上,盂县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方针,总体上以农为本,大力发展以“农事体验、农家休闲、农业观光”为主体的休闲农业和以“文化旅游、古村旅游、生态旅游”为主体的乡村旅游,推动休闲农业向“有风景可看、有故事可听、有产品可购、有地方可住”发展,进一步发掘出更多乡村。

  盛夏,登上神泉村的白鹿山向下望去,广袤的田野宛如一张画纸,黄、绿、红、白等各种颜色的房子、田地、山水,交织“绘”出了巨型画作,令人心驰神往。走进村里,由清华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师生绘制的墙体彩绘,把神泉村的田园美景、淳朴民风等展现在墙壁上,勾勒出人们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去年,俺们村获得了山西‘美丽休闲乡村’的称号,再加上村里的美景,今年来这儿游玩的人明显多了不少。”神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建英说。

  和神泉村主打“绿色游”“生态游”不同,石家塔村主攻“红色游”和“慢生活”。石家塔村是远近有名的“盂县小瑞金”。经过发掘,村里共发现20多处抗战旧址。近年来,石家塔村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红色教育基地,并计划创作红色题材短剧,吸引游客前来。与此同时,村里打造了河东农耕文化体验园,种植了玉米、土豆、辣椒等;建起了河西烧烤露营地,并配备了帐篷、桌椅、烧烤炉等,可以让游客远离城市喧嚣,享受“慢生活”。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吃在农家、住在农家’早已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我们应把乡村休闲旅游与传统农业结合,推动休闲农业由以往单一的入园观景、赏花、摘果、耕作、垂钓等,向烧烤、科普、科研、会议一体化建设转变,努力构建‘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空气变人气、劳动变运动、农产品变商品’的发展新格局。”石家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崔保青说。

目标明确盂县未来可期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休闲农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盂县的积极培育下,休闲农业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动能,尤其是各村通过办农家乐、卖土特产、建观光体验基地等,把乡村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延伸了产业链,延长了价值链。盂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同质化现象依然存在、部分从业人员没有经过培训、“小而散”的自由发展状态居多等。休闲农业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沉下心来,多措并举、精心培育、久久为功。

  下一步,盂县如何壮大休闲农业,发展格局是什么,发展目标是什么,主要任务有哪些,《盂县休闲农业总体发展规划》有着明确规划。在2026年以前,盂县将因地制宜、融合发展、联动全域,着力打造“一脉、一核、四片区”发展格局。“一脉”即忠义文化脉络;“一核”即山水梁家寨休闲度假区;“四片区”即北部山水人文休闲度假片区、东部太行山地运动休闲片区、西部农旅融合生态休闲片区、中南部农文旅融合休闲片区。

  盂县将围绕“一脉”,把藏山景区与忠义文化结合起来,打造忠义文化IP,让藏山忠义文化成为盂县旅游的名片。全县将围绕“一核”,利用梁家寨乡山水的整体景观优势,将其作为垂直型引擎产品,引导及推动盂县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将其打造成满足多种休闲消费需求的休闲生活目的地。

  此外,北部山水人文休闲度假片区将重点完善游客集散、温泉康养、文化旅居、亲水休闲等功能,构筑休闲生活度假旅游经济带;东部太行山地运动休闲片区将引导、鼓励更多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集运动、康养、观光、休闲、度假、 商贸等功能于一体的体育旅游综合体,打造太行运动休闲旅游经济组团;西部农旅融合生态休闲片区将深挖田园文化,嫁接田园艺术,配套旅游服务设施,开发区域特色美食,发展生态农业旅游经济带;中南部农文旅融合休闲片区将以现有区域休闲农业示范点为基础,融入当地特色民俗文化,全面提升区域旅游综合品级、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打造盂县旅游经济发展圈。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多措并举、精心培育,盂县计划在2026年以前,积极打造在中部地区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休闲农业重点县。届时,全县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有望突破240万人次,年综合营业收入有望超过3.7亿元。(张泉东 傅河 韩鑫)

责任编辑:莫小容

来源: 阳泉日报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阳泉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节日 鼓励 根据 专线 美丽 严禁 投资 行动 平台 指南 冷链 提升 政府 艺术 浪漫 博览会 分享 农家 启用 北京 深度 粮食 首家 物种 人民币 返程 开启 提质 办学 领跑 年首 圆满 壮大 场所 发展 保鲜 2024 导向 三夏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