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村:和美乡村加速跑 乡村振兴活力足

时间:2023-07-11人气:加载中...

        盛夏时节,草木葱茏。走进沙坪街道半坡村,处处都是勃勃生机,一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村容整洁、文明和谐的“三农”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农,天下之大业也。近年来,半坡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有效整合产业要素和创新要素,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全村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农村环境极大改善,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宜居宜业农村美

  “以前啊,一些人总是喜欢随手把垃圾丢在路边,家门口也是堆满了各种杂物。自从开始搞美丽乡村建设后,你看,我们村环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手一拍发抖音都能得好多赞呢!”村民对半坡村的环境赞不绝口。

  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山西省卫生村……这些荣誉,是半坡村生态宜居建设成果的体现。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按照美丽乡村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美化等“五化”的工作思路,半坡村奋力积极协调处理好“面子”和“里子”,不断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房风貌管控。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完善,如今的半坡村,四通八达的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休闲小广场干净宽敞,家家户户装上了坐便器,太阳能路灯让村民夜晚出行不再打手电筒……

  截至目前,半坡村道路街巷基本全部硬化,主干道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中心修建了塑胶篮球场、休闲小广场和300米健身步道;对村内主干路两侧墙体进行粉刷,喷涂粉刷10000平方米;生活垃圾实现集中收集、转运和处理,建立了环境保洁的长效管护机制;完成户厕改造243户,新建水冲公厕2座,改造通风改良式户厕15座,污水全部接入市政管网,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幸福感显著增加。

  绿色生态产业优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半坡村立足村情实际,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产业,逐渐走出了一条壮大集体经济的道路。近年来,半坡村被先后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点、阳泉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今年60岁的村民乔海忠是村里的种菜能人,承包了7亩多蔬菜种植大棚,包括7个塑料大棚、4个日光温室大棚。“我从事种植30多年了,现在承包了11个蔬菜种植大棚,种了西红柿、辣椒、茄子、茴子白、黄瓜、豆角等蔬菜,每天每棚产120多公斤,一年的产量基本在5000公斤以上,一年下来销售额有30多万元。”乔海忠高兴地告诉记者,“咱的大棚一年四季蔬菜不间断,除了自己销售、市民采摘,我们还在抖音直播,蔬菜真的是供不应求啊!”

  半坡村积极盘活现有集体资产资源,探索土地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模式,在307复线沿路打造小微企业招商平台,引入了兴辉机械、神华机械、神华众泰等制造企业入住,促进本村青壮年再就业;建设容纳休闲生态、农业体验、樱桃采摘等“生产+采摘+观光+体验”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园,修建了30亩日照温室大棚,打造百亩核桃基地、百亩樱桃采摘园、山楂采摘园,开发垂钓鱼场,吸引城市游客休闲娱乐,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投资187万元,实施完成云智慧互联自动化控制大棚4栋7亩,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集体增收农民富

  “今年樱桃采摘园、温室大棚蔬菜大丰收,生猪更是成了抢手货,我们村集体增收大幅度增长。”最近,半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乔延明的脸上始终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村集体经济的大丰收,为半坡村村民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甜蜜”。“村里有活干、有钱赚,日子可不就甜么。”“我在大棚干活,在家门口每天就能收入100多元,而且现在销售渠道多,工作也很轻松,我很满足。”一直在半坡村温室大棚里打工的梁香梅、王玉英笑着说道。

  生活的甜蜜源于村民渐渐鼓起来的腰包,而这和半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关。近年来,半坡村通过村民承包、村里收取租金的方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22年,半坡村村集体收入87万元,截至2022年底村集体总资产1670万元。

  位于半坡村天井梁山腰上的养猪场内,同样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工作人员正在整洁的“智慧”猪舍前消杀灭菌、清洗猪舍。2020年,半坡村村民荆玉祥在村里承包土地成立了阳泉市双盛永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售卖育肥猪为主。猪场建有2个猪舍,每个猪舍占地约1600平方米,每批猪的育肥时间为5~6个月,每头猪达130公斤可出栏,主要销往我市各县区的屠宰场。“养猪场里建有料塔、全漏粪板等设备,实现喂养、粪污处理自动化,先进的环境控制系统,可以让猪场达到除氨、除尘、除臭的效果。”荆玉祥自豪地说,“上个月我们卖出4000多头猪,合作社每年向村里缴纳土地承包租金,还可以为村民提供3-5个就业岗位。”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近年来,半坡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持之以恒兴产业、富农民、稳治理、探新路,村民的幸福生活不断延续。“除了继续推进长效治理和打响特色品牌,还要擦亮乡村名片。”谈起村里接下来的发展,乔延明信心满满。“我们将结合村情实际,以列入今年我市富硒产业计划为契机,大力发展富硒蔬菜产业,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推进品牌化发展。同时,着力推进‘两路’建设,打通区域发展堵点,促进种养殖、采摘、文旅、休闲健身等产业融合互补,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把村子发展好,让村民更幸福。”

责任编辑:莫小容

来源: 新矿区数字报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矿区数字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节日 鼓励 根据 专线 美丽 严禁 投资 行动 平台 指南 冷链 提升 政府 艺术 浪漫 博览会 分享 农家 启用 北京 深度 粮食 首家 物种 人民币 返程 开启 提质 办学 领跑 年首 圆满 壮大 场所 发展 保鲜 2024 导向 加速度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