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13人气:加载中...
8月初的藏北高原,宛若一幅由蓝天、白云、牛羊和绿色绘制的锦缎画,虽然天气晴朗,但走进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西藏那曲市,仍要穿上厚厚的外套。
在羌塘大草原腹地,有一个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花费16年心血浇筑的国家农业环境那曲观测实验站(以下简称那曲站)。8月4日下午,那曲站科研团队骨干、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国铮正带着四名研究生查看控制实验平台和气候环境、碳通量、土壤呼吸等连续观测仪器设备,记录相关数据。“我们建设了多个气候变化模拟控制实验平台,深入研究模拟增温、增雨、干旱和氮沉降增加及其交互作用对高寒草地生产力、物种多样性、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带来的综合影响。”胡国铮对记者说。
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深入推进青藏高原科学考察工作,揭示环境变化机理,准确把握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的影响,研究提出保护、修复、治理的系统方案和工程举措。
多年来,那曲站科研团队坚守在雪域高原科研一线,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高寒草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默默奉献。通过对高寒草地生态进行长期监测,试验并逐步推广高寒牧区房前屋后及棚圈种草技术、退化高寒草地生态修复技术、天然草地合理放牧技术、牦牛高效养殖技术等,为高寒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与科学管理以及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支撑。同时,在当地相关部门支持下,这些科研成果助推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发生巨变。
不忘初心担使命 创新生态与生产协同提升模式
那曲市是西藏的“北大门”,其境内的羌塘草原水清草美,牛肥马壮,但有的地方也出现草地退化现象。
2003年,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林而达研究员来到藏北考察,关注到了当地的生态问题,于2004年提交《关于把藏北草原的保护纳入国家西部开发整体战略和退牧还草计划的提案》,并建议在当地设立野外实验平台。2006年8月,那曲站的前身“藏北高寒草原生态试验站”正式成立。
在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稀薄的空气、常年刺骨的寒风曾令多少人望而却步,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却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初到高原,缺氧、头痛、气喘令人彻夜难眠,现任那曲站负责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高清竹研究员回忆,大家在克服高原反应的同时,还要开展长时间、高强度的野外实验和调研。实验站成立之初,由于定位观测点离市区较远,且经费有限,科研团队只能长期驻守观测点,方便面配酥油茶就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即将升入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沙玉宝来自山东青岛,去年6月初到那曲就感受到了这里的“厉害”:“虽然高反严重好几天都没怎么吃饭,可是实验要继续,所以边适应边尽快开始工作了。”农牧民的期盼,草地修复的迫切需求,让博士生韩玲更加珍惜在这里的科研时间。忙碌之余,嘴唇有些干裂发紫的韩玲说:“一开始在这边做实验时,住的是简易钢板房,经常会漏雨、断电,用水也不方便。今年,通过老师的协调和当地相关部门帮助,我们住进了楼房,水、电以及上网等问题都解决了,生活方便了许多。实验进展顺利的时候,就觉得这些困难都不算什么了。”
那曲站建站伊始,便与那曲市草原站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团队和那曲草原站合作,结合那曲畜牧业实际,不断进行成果转化推广,积极推广草原生态保护技术和科学种草养畜技术,缓解了天然草地放牧压力,在农牧民群众中建立起了保护草原生态的自觉意识,促进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增收。”那曲市草原站畜牧师何世丞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每年还会邀请草原站专业技术人员前往农科院环发所进行交流学习,鼓励西藏的青年人才在草原专业方面创新研究。
降不下去的是海拔,立起来的是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担当。十余年来,那曲站科研团队在高原上勇攀科技高峰。已成长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气候变化与减排固碳创新团队首席的高清竹告诉记者,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科研团队攻克牧草种子萌发、定植等技术难题,构建草地生态修复与生产力提升技术体系,创新生态与生产协同提升模式,为国家生态安全和高寒牧区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因地制宜推广新技术 助推草地畜牧业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关轩轩
来源: 农民日报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农民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