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破解粮食生产利益保障的两大难题

时间:2023-08-30 16:33人气:来源: 乡村振兴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其中,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


粮食生产利益保障面临的现实挑战


农民愿不愿意种粮、愿意种多少粮,关键是看种粮能给农民带来多少收益。目前,在粮食安全形势面临的诸多问题挑战中,我国粮食生产利益保障主要面临主体利益和产区利益两个层面的挑战。


粮食生产主体利益保障不足。由于人多地少矛盾突出,我国粮食产业发展必须培育粮食生产大户、粮食家庭农场和粮食生产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全面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背景下,新型经营主体是确保粮食稳产保供的关键所在。但近年来各类生产要素价格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严重挤压种粮的收益空间。加之农田基本建设滞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设施农业用地保障难、抵押融资严重缺失,这些影响因素相交织致使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的矛盾仍然尖锐,各类粮食新型经营主体获益微薄,发展能力严重不足。与此同时,普惠式的粮食直补政策存在与实际种粮主体脱节的突出问题,难以对承担粮食保供任务的种粮主体形成稳定生产预期。总体上,在当前粮食安全压力继续加大和粮食新型经营主体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如何对粮食生产主体给予精准支持、提振信心、有效赋能、保障利益,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破解的瓶颈性难题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不足。在农业区域分工不断深化背景下,粮食主产区作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稳定器,是实现我国粮食稳产保供的关键。我国粮食主产区虽然拥有耕地资源丰富、粮食经营规模较大和生产水平相对较高的比较优势,但经济发展基础较弱,经济增长水平、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总体上都远低于经济基础更好的粮食主销区,“粮财倒挂”矛盾普遍尖锐。因此,粮食主产区由于承担粮食保供任务必然导致机会成本增大,经济发展中聚焦要素的能力和推进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的能力双重受限,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贡献必须予以有效补偿,通过系统实施公共政策缓解粮食主产区促进经济发展与保障粮食供给之间的内生性矛盾。


目前,国家层面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已经逐步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对粮食主产区种粮收益偏低和财政增长困难的矛盾产生了积极的补偿性作用。但总的来说仍然存在补偿总量较小、覆盖范围不足、补偿主体和补偿方式单一的突出问题。值得重视的是,由于现有对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主要来自中央政府,而主要受益的粮食主销区并未承担相应的补偿责任,这不仅使建立粮食主产区完善的利益补偿机制存在现实缺陷,补偿强度和范围不能达到应有水平,难以持续性地提升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构建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基于共同利益的区域分工合作关系,难以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协同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重要和迫切的现实难题


加快完善粮食生产利益保障机制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愈加明显,在着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的同时,也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粮食生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尤其是以加快建立完善粮食生产主体和主产区的利益保障机制为突破口,发挥好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收益保障机制作用,切实有效地强化粮食生产的长效激励。


全方位健全粮食生产主体的收益保障机制。农民种粮有钱赚,粮食生产才安全。应重点支持种粮农户、家庭农场、粮食合作社等粮食生产主体的稳定持续发展。一是瞄准各类粮食生产主体面临的生产约束,加大直接用于支持新型粮食经营主体的财政增量投入比例,重点支持改善生产条件和延伸烘干、仓储、加工等产业链条。灵活落实供地政策,有效保障粮食经营主体的设施农业用地需求。二是健全粮食生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新型粮食经营主体的实际需要,重点发展粮食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开展品种繁育、工厂化育秧、机插秧以及植保、机收、烘干、仓储、加工、物流等环节服务,有效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三是从价格保底、生产补贴和农业保险三个层面完善政策体系,实现种粮主体收入稳中有升。稳定农资供给能力,降低生产风险,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种粮主体收益预期。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在保障目前补贴总量不减少的情况下,扩大耕地地力补贴,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生产者补贴,探索农业补贴与粮食产量挂钩机制,提高补贴政策指向性和精准性,形成“多种粮多受益”的政策导向。要逐步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有效降低粮食种植风险。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乡村振兴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