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郑永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共同富裕

时间:2022-01-05 14:54人气:来源: 乡村振兴网

2021年12月17日,郑永年教授在第十届南方智库论坛发表了题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主旨演讲,阐述了乡村概念的内涵、中国现代化的含义、乡村文明和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分享了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的基本途径,提出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对策建议。本文内容整理自该演讲。


郑永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政府已经把共同富裕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五个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就以共同富裕问题为首要问题。就实现共同富裕,中央指出,要先把蛋糕做大做好,再把蛋糕切好分好,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充分考虑目标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我认为,其它几个问题,包括如何对待资本等,都是围绕着实现共同富裕来展开的。因为我们国家已经把共同富裕放到最高的政策议程上,共同富裕将会是明年党的二十大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了邓小平先生所说的贫穷社会主义的问题。在过去40多年里,我们促成了8亿人口脱贫,即脱离绝对贫困;在十八大以来的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有1亿多人口脱贫。那么,下一步怎么走呢?无论从国际局势来看,还是从国内形势来看,共同富裕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问题。前面40年,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成为组织政策的轴心,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国家政策肯定是围绕共同富裕来组织的。


要对“乡村”概念有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那么,共同富裕对中国的乡村振兴意味着什么?很显然,乡村的共同富裕必须要通过乡村振兴来实现,而乡村振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我们做全方位,甚至立体式的考察。


首先,乡村振兴需要对“乡村”这个概念做比较深刻的哲学思考。中国的城市化尤其是大城市化在继续进行,且会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如果认为乡村总有一天会消失,或者认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乡村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坐在这里讨论乡村振兴的问题。但是,即使我们的城市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即达到70%的水平,我们仍然会有四五亿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乡村振兴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今天,我们遇到一个重大问题。尽管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一直是农耕文明,我们大多数的父辈也是农民,或者像我们自己一样刚刚从农民的身份转换成为城市身份,但我们已经觉得自己不是农民。我们想把农民的身份远远抛在身后,甚至有些人看不起和鄙视农民。我想,抱这种态度的城市居民多得是。从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也就是邓小平先生所说的“贫穷社会主义”时代,农村是贫困的象征,落后的象征,那个时候大多人的梦想是脱离农民的身份,甚至从城市下乡的知识青年都有“回城梦”。无论是农民想进城或者知青想回城在当时都是一个朴素的梦想。


从世界范围,尤其从欧洲近代文明看,英文“文明”(civilization)这个词跟城市是有关系的,city和civilization 是有关联的。但如果看看欧洲的历史,欧洲人并没有把乡村或把农村看成是落后的;相反,近代以来很多哲学家、思想家把农村视为文明的载体,他们会为乡村的衰落而悲歌,为乡村的振兴而振臂高呼。


近代化和现代化都是从欧洲开始的,但是我们有没有比较欧洲的城市化和中国的城市化?如果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问,欧洲有没有像中国那样的超大城市呢?没有。欧洲有没有那么多的人去推动城市化或城市群的建设呢?也没有。德国是欧洲城市化非常高的国家,但是德国到今天为止将近80%的人居住在2万人左右的小城镇。那么,是不是欧洲人没有能力建设大城市呢?我想欧洲人建设大城市的能力不比我们差,像巴黎那样的城市到现在为止数百年的地下基础设施都不用更换,而我们的城市设施几年就要更换、重新维修。欧洲和中国的区别在于对城市和乡村的不同哲学思考。在欧洲,小城镇也是城市化,而我们是鄙视乡村的。我们很多人喜欢到欧洲旅游,尤其是到欧洲的小镇,但回到国内照样鄙视乡村。我个人觉得,这是我们的可悲之处。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