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密云小山村试种灌木欧李成功 丰产可增收近20万

时间:2021-08-17 14:12人气:来源: 新京报

  从密云区古北口镇潮关村的山坡上向远处张望,夏日满眼的绿色尽收眼底,不远处潮河水潺潺流过。眼前,一株株绿色的低矮灌木长势良好,细看之下,灌木丛中有不少红色的小果子,形似樱桃。村委干部介绍,这是一种名为“欧李”的水果,今年是它坐果的第一年,村里希望这个红色的小果子能成为这座京郊小山村新的“财富密码”。

  在山坡荒地试种欧李

  从地图上看,潮河在潮关村画了一个圈后,继续向下游流去,因此村子三面环水、一面环山,进村必须要经过村口的一座桥。这样相对闭塞的环境也决定了潮关村与古北口镇其他村落不同,产业比较传统,发展较为缓慢。

  村委干部曹永宽介绍,全村总人口165户、489人,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过去除了种一些玉米外,几乎没有其他产业,村里的居民收入很低。村里虽然有“绿水青山”,却难变成“金山银山”。

  “这里以前就是一块荒地,长着野生的蒿子。”曹永宽带着记者走进10亩欧李地,他蹲下身拨开枝条,一串串红色的欧李果在绿色枝条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这种名为“欧李”的水果个头远比普通李子小很多,仅有樱桃大小。曹永宽说,“来,尝尝,味儿特别足。”欧李果滋味十足,甜中带酸,口感有点面面的,汁水充足,“第一年坐果,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地头工作的王师傅告诉记者,这些欧李果是去年8月种下的,共有4个品种,近期正值采收期,“有从北京市区专门来摘的,说我们这个果子虽然有点酸,但是口味合适,吃着味足。”

  村里种其他水果没有竞争力

  记者上网查询发现,欧李果在历史上曾是皇家“贡品”,清代皇宫都曾种植过。如今,这种颇具药用价值的水果主产地在我国内蒙古、河北张家口和东北一带,在北京却极其少见。那么为什么潮关村要选择这种小众的水果呢?

  2018年,潮关村在密云区和古北口镇的支持下,开始摸索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种植木耳。经过四年的发展,20余亩木耳每年的产销量不错,来自黑龙江、山东等省份的商贩固定时间来收购,不仅为村里的中老年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每年还能给村里带来十余万元的收入。

  木耳的成功给了村里不小的信心,但深耕农业数十年,村干部曹永宽深知,没有“一锤子的农作物”,“万一之后木耳销量不行了,村里又回去了。”

  为此,村两委开会讨论,要继续发展其他农产品,形成多种特色。据曹永宽介绍,村里考虑过种植桃树、杏、西瓜等水果,“但我们位置偏北,本来就缺少品牌效应,采摘时间也比平谷大桃、大兴西瓜都晚,没什么竞争力。”

  在潮关村的山坡上,过去零星有几棵野生欧李,曹永宽和其他村委干部一琢磨,也许这种小果子适合当地种植,“这个欧李在北京很少见,对大家来说很新鲜,而且它的钙含量高,应该有一定的市场。”

  欧李丰产年可为村里增收20万

  去年,曹永宽和几位村委干部一起前往河北张家口赤城取经,那里有大片的欧李种植基地,还有欧李加工厂,在学习了当地的技术后,村里依托政策支持投资近50万,将欧李正式引进潮关村。

  去年8月,7000株欧李苗悉数定植,地里加装了滴灌系统,经过一年的精心呵护,成活率达到90%以上,今年的亩产约为300斤到400斤,“头一年有这么多挂果,产量不低了,你看去年冬天那么冷,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它们都没死,算是成功了。”曹永宽说,等到丰产的年份,欧李的亩产能达到1000斤以上,村里能增收20万元,“到时候30%-40%依靠采摘销售,再通过线上平台出售一部分,剩下的都拉去赤城,他们那边有加工厂,做成欧李汁和欧李酒,每斤收购价5块多,也是一笔收入。”

  同时,欧李的种植也给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据了解,欧李地日常需要人工进行除草、除虫、施农家肥、修枝、摘果等,在最忙碌的5月到6月,需要10余名工人同时在地头忙碌,“给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提供工作,每天的工资大概是120元。”

  目前,欧李的采摘价格为每斤40元,曹永宽表示,今年欧李第一次坐果,处于实验阶段,“今后通过网店或者商超渠道出售,需要一个资质,近期着手成立农产品合作社,为我们村的木耳、欧李找更多销路。”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