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从一个人挣钱到融入乡村振兴大格局 张海龙:创业境界“四年三级跳”

时间:2022-01-13 10:55人气: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姗姗 见习记者 魏婉

  在北京市平谷区熊儿寨乡老泉口村老泉山野公园旁,一栋中式风格的二层小楼,格外显眼。一年半前,这里还是一座荒废多年、破乱不堪的老宅,房主李国全每年都要承担不小的维护成本。

  老泉口村支部书记刘文波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相较于以往个人独建农家院,张海龙创业团队打造的“村民+村集体+企业+乡镇”精品民宿+文化旅游共建模式不仅能带动村民创收,还能拉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更契合乡村振兴发展理念,“李国全房子试点成功后,有十几户村民找到村集体表示也想加入”。

  在前不久的第四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上,返乡创业青年张海龙“闲屋变‘现’文化赋能惠四方”创业项目获乡村振兴专项奖一等奖,这是他返乡创业4年的最新注脚,“以前只是想为家人、为自己做些事,现在更多的是为家乡做些事”。

  从“子承父业”做羊倌、创家业,到延伸平谷大桃产业链,带动村民增收,再到如今的“民宿+文化旅游”,拉动村集体、村民创收,张海龙吸纳23名青年回到平谷创业、带动130名农民就业,短短4年时间,创业界实现了三级跳。

  

从一个人挣钱到融入乡村振兴大格局 张海龙:创业境界“四年三级跳”

张海龙在向参观者介绍乡村老宅改造精品民宿创业项目。受访者供图

  返乡:“云端放羊”创家业 

  “我要把羊放到天上去。”2018年,30岁的张海龙辞去央企工作,回乡创业做放羊娃时对父亲张来泉夸下海口。

  张海龙从小是扶着羊背学会走路的。后来,父亲从爷爷的手中接过羊鞭做起了家中第二代放羊娃,开启了圈养式养殖。但自2016年起,因难以抵御疫病的侵袭以及销路过窄,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

  张海龙在工作之余,将在城市学到的互联网知识和通信技术运用到传统养殖业中,通过建线上销售网站拓宽销路,破解定价权瓶颈,将山场、圈舍养到了“云端”,开启“云端上的放羊”模式,还打造了“绿谷塔山”品牌。此时,回乡帮家里养羊的想法也由此萌发。

  “只有在城里混不下去才回农村,做放羊娃没面子!”张海龙的返乡创业梦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当时在城里工作的妻子也劝他先兼职帮家里,等大女儿上完小学再回村里。

  坚定张海龙返乡创业的是团平谷区委组织的一场青年创业项目路演。看着站在舞台上激情宣讲创业梦想的青年们,他满眼羡慕。

  “青年不仅要追求物质,更要提升精神价值。”回村后,张海龙把自己关在羊圈里,半个月不出家门,认真研究起羊的品种、习性、生长周期,借助“互联网+”深化一产的种羊繁育与推广。

  他引进的各类优质种羊进行引种与改良,带动了京津冀周边260家养殖户改良传统品种和养殖技术,并与之签订回购合同,拓宽养殖户销售渠道,提升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保障了自身产业链的货源供给。

  破局:家乡红利新“吃法” 

  “平谷有22万亩的桃花园,大桃才是家乡的名片,与其‘反向’做羊产业,何不跳出家业圈顺势而为?”张海龙说,最初返乡创业思维仅局限在家中传统养殖业上,“栽了大跟头”后才转向利用家乡大桃优势资源,破局创业困

  原来,在解决羊的品质和销路问题后,张海龙与几位合伙人策划了一个以羊为主题的综合性园区。商业计划书、启动资金很快到位,却因对平谷区农业发展政策,尤其是对土地政策的理解与认识浮于表面,项目最终夭折。

  “青年返乡创业光有创新精神不够,还得有精准行业判断能力和为老百姓着想的心。”很快,张海龙将创业方向从羊产业变为大桃产业,联合9名返乡青年创办北京桃娃农业科技公司。

  张海龙和创业团队成员走进一个又一个桃园,在与桃农交谈中摸清现阶段种桃、卖桃以及桃花节旅游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态势:桃农忙活一整年,但由于销售渠道单一,品质好的桃也只能贱卖;一些农户沿街销售的桃罐头也只能小批量生产,且玻璃罐装不宜运输;淘汰下的桃树大多都被当垃圾扔在路边;每年的桃花节,虽能吸引游客游玩,但观赏桃花后就回城了,给桃农带来的实际收益并不多……

  “桃农最擅长种桃,我们擅长运营销售。”张海龙团队并未选择走流转土地、自种自卖的路子,而是以“订单+扶贫车间+扶贫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深耕大桃分级售卖及桃深加工产品研发,开启大桃红利的新“吃法”。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