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云南】云岭战贫志(4)

时间:2021-04-30 11:14人气:来源: 云南日报

在“六清六定”精准帮扶机制的有力支撑下,88个贫困县项目库、8502个贫困村施工图,对贫困户的帮扶措施全面发力,形成了规划“一张图”、实施“一本账”、工作“一盘棋”、考核“一张网”;户户有责任人,村村有帮扶队,确保贫困县、贫困村高质量出列

扶贫实不实,百姓生活里见真章。

在怒江州,草果、核桃、漆树连片成林,绿色香料产业园区蓄势起飞,依托特色产业,贫困群众收入大幅提高,真正实现了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特色生态产业致富路越走越宽;在昭通市,10万亩苹果产业基地绿意盎然,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吸纳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昭通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半城苹果满城香”;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三七、果蔬、万寿菊等产业快步发展,八成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实现增收,人均收入超过万元。

以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为抓手,以“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为思路,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为抓手,我省走出了一条产业有特色、带贫有机制、增收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新路。

放眼全省,26个扶贫主导产业为贫困地区发展注活力、增后劲,168.5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从中受益,县县有主导产业、村村有产业基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已成为乡村脱贫致富的新风景。不仅如此,去年318.19万贫困劳动力走出家门,实现外出务工,44.31万人被聘到公益岗位,“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练了胆子,育了孩子,闯了路子”成为群众变化的鲜活写照。

从“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到“一方水土富一方人”,我省着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这个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实施了云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百万人大搬迁,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壮举。99.6万搬迁群众住进24.4万套搬迁安置房,开启不愁吃穿、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新生活。

农民变市民,绿水青山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变为“金山银山”。88个贫困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1212.81万亩,生态环境逐年改善;累计选聘生态护林员18.3万名,70万贫困人口从家门口的生态宝库中受益脱贫。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会泽县,95.7%的面积是山区,贫困发生率最高时达47.99%。该县拿出最好的位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了安置8万余人的新城,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区。

为满足1.5万余名搬迁群众子女的就学需求,会泽县投资6亿多元,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校。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5年来,我省88个贫困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条底线”全部达标,依法控辍保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动态“清零”,贫困地区实现从教育脱贫一代到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转变。

从“看病难”到“真实惠”,我省全力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88个贫困县县乡村医疗机构全部达标,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农村人口看病报销比例达到90%,群众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

住上“安心房”,喝上“放心水”。聚焦4类重点对象,我省实施98.66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着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贫困人口水量、水质、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障率全部达标。

“兜”住最困难群体,“保”住最基本生活。我省织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确保各项救助政策措施精准到户到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年4500元,建档立卡低保对象达150.8万人,实现应保尽保。546.26万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1万残疾人纳入扶贫对象。

旺了产业,美了山水,富了百姓。一整套高效的制度体系,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一大批资金、项目、人才汇聚,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助力云岭儿女摆脱绝对贫困,奔向幸福小康。

心手相牵

汇集磅礴攻坚力量

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面对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实际,云南用足用好专项扶贫、行业扶贫政策,用活社会扶贫资源,充分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着力构建起“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大扶贫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社会扶贫之路。

大扶贫格局之“大”,在于工作的大统筹、力量的大整合。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