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福建省政和县山区小学校长庄桂淦扎根农村47年——“我愿意在这里一直扎下去”

时间:2021-04-29 11:15人气:来源: 人民日报

  

福建省政和县山区小学校长庄桂淦扎根农村47年——“我愿意在这里一直扎下去”

庄桂淦帮助寄宿的孩子起床穿衣。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摄

  核心阅读 

  从教47年,福建省政和县西津畲族小学校长庄桂淦全方位守护着学生们的成长,建设美丽的校园。 

  在大山里,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孩子拥有了属于他们的温暖生活,也拥有了未来的更多可能。 

  屋外的竹林,沙沙作响,在福建省政和县西津畲族小学校长庄桂淦的耳边,已经回荡了47年。

  庄桂淦一生少有积蓄,几乎把工资都花在了抚养留守儿童上。他只有一个女儿,但守护了逾千名困难家庭孩子的成长……

  盖校舍、修操场 

  建起美丽的校园 

  庄桂淦翻开泛黄的相册,回忆历历在目:1974年,17岁的毛头小伙子从福建省福州市来到南平市政和县,从海边城市到落后的大山,庄桂淦被眼前的情景触动了——

  四周是望不到边的山,脚下是厚厚的泥,山路崎岖,外头教师请不来,山里娃子出不去。怎么办?看着山里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眼眸,庄桂淦思索着。

  “我当时想,越苦也意味着越有施展的空间。”庄桂淦留了下来,在政和县石屯镇石门小学当了8年的代课教师。1982年,调到外坂小学后,学校的情形让他决定大干一场:全校只有3个班和3名教师;没有校舍,生产队的仓库就是教室;几张破书桌加上学生自带的小板凳,就是学校的全部物资……

  “边教书边筹建,为了这些孩子,到处求人也值得!”庄桂淦想。与村干部沟通、回家乡筹款、向全社会发出倡议书……庄桂淦带着老师们东奔西跑。终于,外坂小学有了第一幢教学楼。学生开始回流,教师们也能更安心工作了。

  1989年,庄桂淦来到石屯镇西津畲族小学当校长。踏进校园,他看到教学楼墙壁破裂,破旧的教室还会漏雨;没有自来水也没有水井,饮水极为不便;没有宿舍楼,师生奔忙于家校之间;没有操场,校园里几乎全是泥巴地,雨天一地泥浆;仅有的一条通往公路的坡道坑坑洼洼,往返很不安全。

  面对破败的校园,庄桂淦没有退缩。他坚信:“只要有信心,我们这个山区校可以建得跟城里学校一样漂亮。”没有水喝,那就身体力行跟着打井师傅淘泥砌石,一口30多米深的水井,流出的汩汩清水滋润着校园师生;没有运动场所,那就带着家人和老师出力,一座操场渐有雏形;外地教师没有地方住,那就发动社会人士筹集助学资金近30万元,一座二层教师宿舍楼拔地而起……

  “教了一辈子书,也干了一辈子募捐。”回忆起近50年的育人生涯,庄桂淦说。

  管学习、顾生活 

  做孩子们的亲人 

  进入新世纪,随着石屯镇外出务工的村民越来越多,如何照顾好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庄桂淦面临的新难题。“不少孩子中午没地方吃饭,假期没地方去。”怎么办?办寄宿制学校的想法浮现在脑海。

  2004年,在试点收留学生在教师宿舍中住宿后,西津畲族小学正式改制为寄宿制学校,一栋由教学楼改造而成的宿舍楼里,陆续住进了80多个留守儿童。自此,庄桂淦的生活节奏再也没有变过——每天早晨6点起床,督促学生起床、叠被子、洗漱、晨读;中午,他又开始值午班,维持住宿生秩序;周末,为了节约有限的经费,他在校园周边开辟菜园,在田地里忙碌……有的寄宿生年纪小,他和爱人梁纯爱还经常为他们洗头、洗脚、洗澡。

  “有些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学生周末回家也没人照看,干脆一个学期都住在学校里。为了照顾孩子,我们假期里也没有休息过。”庄桂淦说。“年龄大的孩子还比较懂事,碰上一、二年级的孩子,半夜想家的时候还会哭,有时候甚至会爬起来找爸爸妈妈。”梁纯爱说,这时候会把孩子搂在怀里哄着他们睡觉,“别哭,别哭,在学校里,我就是你们的奶奶。”

  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梁纯爱原本打算退休后跟女儿一起住,但是学校里寄宿生越来越多,庄桂淦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就自告奋勇留在学校里无偿当起了“保姆”。每天晚上,夫妇俩都要巡夜两次,分别在晚上11点和深夜两点,看看孩子们要不要起夜、有没有不舒服、被子有没有盖好。“最担心孩子们晚上生病,卫生所离得远,要背着孩子去看病。”夫妇俩回忆。

  从石屯镇走出去的解放军战士范毅灿,至今难忘自己在三年级时那个生病的雨夜——屋外大雨如注,巡夜的庄桂淦发现他烧得厉害,和梁纯爱冒着大雨把他背到两公里外的诊所。在瓢泼大雨中,范毅灿被雨衣紧紧护着,到诊所时庄桂淦夫妇已经浑身湿透。医生为范毅灿打完针、配好药后,庄桂淦夫妇顾不上喘口气,打着手电,在凌晨4点又背着他赶回了学校,然后一直守着他到天亮。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