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亮就开始发货了。临近春节,订单越来越多。”揉了揉双眼,宋永科说。2025年1月的前半个月,宋永科任总经理的四川省邑川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实现南美白对虾(以下简称白对虾)出塘3万斤。
与此同时,乐山市沐川县富新镇清凉村人陈国兵、资阳市安岳县石羊镇园门村人周元和雁江区丰裕镇人陈华,都在忙着清理虾塘。他们和宋永科一起,构成四川白对虾养殖的中坚力量。去年,这4位养虾大户出塘白对虾50多万斤,占全省产量25%以上。
过去3年,地处内陆的四川加快摸索“海鲜陆养”新模式,实现白对虾产量爆发式增长。产量从2022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到去年“海鲜陆养”突破200万斤,四川白对虾产业逐步受到业内关注。
动力
四川人每天吃掉白对虾20万斤,产能却集中在沿海地区
“产量年年攀升。”川内养殖大户中,宋永科是最早接触白对虾养殖的人。
2015年,宋永科在大邑县安仁镇流转200亩水面,探索白对虾露天养殖。花了7年时间完成技术积累后,2022年,宋永科斥资2000万元,在安仁镇五合社区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厂化白对虾养殖基地。目前,基地拥有78个标准化养殖池,年设计产能50万斤,去年实现出塘40多万斤。
其他3人起步不算早,但步伐也很快。2023年初,陈国兵、周元和陈华分别着手流转土地,建设露天虾塘。去年,3人实现出塘量突破8万斤。预计今年,3人总出塘产量有望达到14万斤。
大户们给力,让四川成为白对虾产量最大的内陆省份之一。那么,四川人为何突然热衷养殖白对虾?
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杜军介绍,这首先与白对虾的特性有关。南美白对虾是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动物,又称白皮虾、白对虾。其特点是壳薄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当今世界养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
其次,作为全球知名的“减肥餐”主角之一,近年来在国内特别是四川的年轻消费者群体中,白对虾的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业内估算,去年,四川每天要消费白对虾20万斤,且每年增速在5%左右。目前,国内白对虾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山东、福建和海南。数据显示,2023年,这五个省(区)的白对虾年产量达122万吨左右,占全国比重约八成。
这种产业布局,让四川养殖户们看到商机。
“冰冻的白对虾,一斤要四五十块,实在是太贵了。”陈国兵算了一笔账:露天养殖白对虾,每亩年产量800到1200斤,地头价为24元/斤,“一年亩产值2万左右。”他说,这也是自己选择回乡创业,养殖白对虾的主要原因。
破局
技术积累不断成熟,逐步迈过“海鲜陆养”这道坎
“技术进步,是产量快速增长的主因。”省水产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积累,白对虾养殖的“海鲜陆养”模式已经成熟,这为四川养殖户布局相关产业提供契机。
1月6日上午,在完成全身消毒杀菌后,笔者跟随宋永科走进工厂化养殖基地内部。完全封闭的基地内气温达27℃,水温也在25℃左右。宋永科说,作为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白对虾对水温要求极高。而这个温度,是他在安仁镇养殖期间反复验证后的白对虾最佳生长温度。
除了智能控制温度,工厂化养殖基地最为关注的是水质。工厂化养殖基地通过使用海盐、海洋藻类和淡水按比例搭配,调配出最适宜白对虾养殖的“类海水”。在每个一分地大小(66.7平方米)的养虾池面前,笔者还见到循环水处理、水体净化、增氧等设备。宋永科说,这个工厂化养殖基地的所有参数在2023年试产期间反复验证后,如今已基本定型。在此条件下,工厂可实现一年出塘白对虾6—8批,单位面积产量是室外露天养殖的10倍以上。
露天养殖的技术要求也不低。曾在沿海地区“拜师学艺”的陈华说,露天养殖的最难一关,是让白对虾逐步适应淡水生活环境,实现“海鲜淡养”。
这意味着,从采购虾苗开始,就要每天对虾塘定时定量注入淡水,直至虾苗适应淡水生长环境。“这个时间长则三四十天,哪一天出问题都不行。”周元说,每天何时注入淡水、注入淡水温度如何控制、注入多少淡水、注入后如何投食等,都只能靠养殖者根据当地气候等条件一点点摸索。周元坦言,2023年,自己就因为注入淡水过多,“直接导致一个养殖池虾苗团灭。”
不过,只要渡过适应淡水关,虾苗的生长速度明显快于“类海水”养殖模式。“但由于是露天养殖,每年只能出塘两批,冬春季节水温不行,养不了。”周元说,在2023年的探索之后,他和大部分同行都已初步掌握相关技术要点,为接下来的扩产增添了底气。
展望
产能有望保持高增长 支撑配套体系等亟需完善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 四川日报 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五周年
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迎来五周年的重要时刻。5年来,川渝两地在河湖长制推进机制、...(11259)人阅读时间:2025-01-08广发英雄帖 四川探路科技赋能防汛减灾
巴中市举行的防汛减灾综合演练。付海旭 摄(C视觉资料图片) 位于雅安市芦山县境内的水利...(15528)人阅读时间:2025-01-08强调两个“产”字 争取重大产业项目落地
1月7日,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在这场研究部署2025年四川工业和信息化工作...(15835)人阅读时间:2025-01-08成都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
成都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已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1月6日,笔者从成都海关获悉,四川省...(14469)人阅读时间:2025-01-07川渝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间首次常态化开
1月6日上午7时40分左右,D962次动车组卧铺列车到达成都东站。笔者 卢春阳 摄 D962次动车组卧铺...(14480)人阅读时间:202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