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赤峰市:守护生态青山颜值 打造乡村绿色价值

时间:2022-11-30 05:21人气:来源: 赤峰市乡村振兴局

       绿色发展是促进生态与经济可持续融合发展,高质量实现乡村振兴的助推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换言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稳步推进乡村与其生态环境实现协同发展。赤峰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加快建设绿色赤峰”的决策部署,这既给维护好、发展好农村牧区生态环境带来挑战,也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发展契机。2022年,赤峰市委、市政府紧抓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契机,在12个旗县区规划建设乡村振兴绿色转型示范区,试验探索乡村绿色发展路径,加快赤峰市打造“双子星座”和推进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进程。

         一、示范举措及成效

       (一)打造现代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形成现代畜牧业示范带和农文旅结合示范带。

        畜牧业作为我市特色产业之一,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产业融合方式。克什克腾旗以经棚镇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和绿色发展理念,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着力点,打造全旗现代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形成现代畜牧业示范带和农文旅结合示范带,着力打造经棚镇、宇宙地镇、万合永镇、达来诺日镇和浩来呼热苏木五个区域,按照乡村振兴绿色转型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在每一个产业带和产业片区上布设示范村、示范组、示范户、示范基地等各类示范点。通过乡村振兴绿色转型示范区建设需求侧,拉动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和生产供应基地两大领域的供给侧,构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等新要求。

       (二)打造林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生态产业振兴模式,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效益共生。

       生态与资本融通是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的关键路径。林西县将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与乡村振兴工作深度融合,突出内蒙野果这一优势主导品种,在林果产业建设上找准了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契合点,实现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振兴的新路径。首先,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国家政策法规和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逐步恢复植被,扩大绿化面积,建设经济林生产基地,使得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其次,通过对山地、林地的合理利用,让群众参与到生态经济的建设过程中,有效的调动了劳动力,从而实现增收致富;最后,延伸的产业链条,充分挖掘了山地林区的发展潜力,使得区域地区的产业结构得以调整,为广大农户的脱贫致富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引擎,让漫山林果变成农户增收致富的有力推手。

       (三)打造生态管护下的经济林产业振兴模式,推动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旅游业是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砝码,对自然环境加以合理而有效的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措施。喀喇沁旗以“全面发展林下经济、再造一个喀喇沁”为目标,全面推进林下经济,充分挖掘林地生产力,推动形成林上、林中、林下多重效益的新发展格局。一是依托王爷府、大牛群等4个国有林场、马鞍山和旺业甸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亚太森林组织多功能基地、美林谷亚高原休闲度假区、玉龙川田园综合体等景区为核心,打造集历史文化资源、自然生态景观和乡村田园风情为一体的全域旅游业态,形成林上、林中经济新发展格局。二是以“清新喀喇沁 健康生态游”为发展定位,持续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提升森林草原资源自我修复能力,大力实施植树造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绿色工程,形成坤兑河流域经济林带、锡伯河流域经济林带、小牛群河流域经济林带及干果经济基地的“三带一基地”经济林发展模式,着力提升林中、林下的林地生产力。

       (四)打造生态治理修复实践典范,持续推进乡村经济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准与基本要求。松山区阴河上游乡村振兴绿色转型示范区建设立足全域规划,突出规划引领,一处美更要全域美。立足我市重要生态屏障,中心城区市政供水和生态补水重要水源地高度,充分考虑人口现状、农村土地碎片化等现实因素,统合阴河上游流域5个乡镇,以深化流域源头生态治理修复为切入点,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碳达峰、碳中和理念为指引,整流域综合治理为发展方向,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和产业联动等层面融入城乡一体化因素,综合推进废弃物综合利用、清洁能源使用,发挥农业接二连三的联结作用,扩大产业综合效益,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实现生态、发展、生活有机融合。

       二、示范创建的经验和启示

       (一)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是相互融合的统一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目标,将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进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顶层设计,使农村发展朝着绿色方向迈进。由此可以看出,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也是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证;乡村振兴是绿色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实现生态可持续的基本保障,二者有机统一于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

       (二)示范带动符合我市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实际。乡村绿色发展涉及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村牧区生态环境、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推进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应通过选取不同生态类型、不同地域特点的旗县区先行试验,以示范点带动,循序渐进,分阶段、分主次、可动态调整的推动全市面上发展。

       (三)绿色发展要融入乡村振兴各领域各环节。首先,要融入产业振兴,尤其是赤峰市特色农牧业的生产过程,推进农牧业产业链低碳循环化;其次,要融入文化振兴,重点挖掘赤峰境内的农牧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理标识、乡村休闲文化等资源,用文化资源助推乡村绿色生态发展;再次,要融入人才振兴,通过产教融合驱动乡村人才进行创新创业,夯实人才保障基础,同时建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共同参与的乡村振兴研究院,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再次,要融入生态振兴,聚焦厘清蒙东地区人居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功能弱化的机制机理,统筹推进乡村人居环境与生态修复研究;最后,要融入组织振兴,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现代化,建立系统的绿色乡村振兴工作体系。

       三、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路径优化

       一是加强部门协作和资源聚集。以创新目标同向、力量同汇、措施同聚机制为原则,联动各部门合力制定政策推动生态价值多元转化,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把生态“高颜值”变成经济“高价值”。

       二是挖掘绿色转型发展突破口。结合上级最近出台的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文件,通过小点发散、以小博大的方式,盘活农村牧区存量集体资产,打造高标准农文林旅高效融合的示范基地,构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新格局。

       三是创新融资方式和投资渠道。以财政衔接资金为杠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为驱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通过公益性和盈利性的“融合项目包”,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重点降低金融投资风险,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激励机制。

       未来,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将高举巩固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大旗,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协同联动构建万里绿色长城,强化生态观念,共同铸就绿水青山,营造金山银山,从长计议,让各地开出极具自身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共筑伟大中国梦。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赤峰市乡村振兴局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