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北京服务”金名片再次闪耀

时间:2022-03-15 10:30人气: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北京服务名片再次闪耀

“北京服务”金名片再次闪耀

  在国家体育馆,残奥运动员坐着小推车从更衣室转场到冰场。升级后的推车舒适温馨,还有志愿者负责接送。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本报记者 任珊 王琪鹏 陈强

  “所有洗衣服的女士和男士,都是绝对优秀的帮手!感谢伟大的中国为我们做的一切!”在冬残奥村,一位完全不会中文的美国代表团成员,亲笔写下了这封中文感谢信——先用翻译软件将英文翻译成中文,然后对着手机一个字一个字“画”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送到居民服务中心。

  北京冬残奥会期间,这样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上演。除了良好的竞技平台,北京贴心、细致、专业的服务也赢得了各国客人们的称赞。

  “双奥之城”延续冬奥会精益求精、至善至美的服务标准,继续擦亮“北京服务名片,兑现了“两个奥运 同样精彩”的庄严承诺。

  温暖服务让运动员全力以赴

  开幕式上,从视障运动员李端在摸索中点燃主火炬照亮世界开始,“温暖”“感动”一直是冬残奥会期间的高频词。

  开幕式结束后,作为赛时的“家”,冬残奥村第一时间让运动员们感到温暖——新晋“顶流”雪容融,早早在村口迎接各国运动员“回家”。大家纷纷上前打招呼、合影。

  温暖,还浓缩于冬残奥村、竞赛场馆的无障碍细节里。

  在延庆冬残奥村,运动员所住的两个公寓楼之间有一条室内暖廊,特别增设了轮椅坡道,大家无须经过寒冷的室外区域就可以来往公寓楼和兴奋剂检查站;在张家口冬残奥村,下沉广场设计了符合坡度要求的多折木质坡道,方便残奥运动员通行。

  竞赛场馆中随处可见贴心的无障碍设施。

  走进“冰立方”,东侧的一条上百米的“之”字形坡道映入眼帘。由于冰壶场地在地下一层,场馆专门搭建了这条平缓、能容纳两辆轮椅并行的临时坡道。除了10间常设的运动员更衣室,还有10间集装箱式更衣室灵活补位,低位挂钩、应急按钮等应有尽有。

  在国家体育馆,有的运动员从更衣室转场到冰场时并没有选择坐轮椅,而是更青睐“迷你出租车”。这是细心的工作人员特别为残奥运动员准备的座椅,大家把小推车铺上了瑜伽垫、浴巾,还装饰上“雪容融”气球。升级后的推车舒适温馨,还有志愿者负责接送。

  “大家都在设身处地为我们考虑,非常贴心。”来自加拿大的运动员亚当·金斯米尔,还在国家体育馆度过了20岁生日,志愿者们在赛场用日常训练用的冰球堆成“蛋糕”,让他十分惊喜。

  小海陀山上,比赛结束区的雪道上铺设了木板和防滑垫,方便轮椅通行;媒体混采区降低栏杆高度,让记者和运动员平视交流;观赛区轮椅座席下移、扶手栏杆降低,把最好的观赛位置和体验留给残障人士。

  每一处贴心细节的背后,都是“以运动员为中心”理念的体现。正是这些体贴温馨的保障工作,让残奥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每一场赛事。

  精细服务让无障碍达到“厘米级”

  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也是这座城市治理水平的生动注释。冬残奥会期间,两个“厘米级”的故事广为传播。

  赛时,张家口颁奖广场连夜紧急做了个“小手术”。运行首日,工作人员发现坐轮椅的运动员在过通道时稍显吃力。由于埋线原因,地面出现了2厘米的高差。

  虽然只有2厘米,还是要改!工作人员连夜施工,保障颁奖仪式顺利进行。

  冬残奥冰球比赛有节奏快、强度大、对抗激烈的特点,运动员使用的球杆尾端还带有锯齿,对冰面磨损更大。

  场馆在转换期内,特地对冰面进行了改造——厚度达到5厘米,比冬奥会时增加了1厘米!

  人性化关怀,就是体现在这1厘米的用心中。

  本届冬残奥会恰逢疫情,残奥运动员身体也有特殊性,北京冬奥组委在防疫上格外精细。脊髓功能异常的残疾人,会出现体温异常与轻微发烧,经过现场专业判断,运动员就可以正常参加比赛。有的残疾人不能佩戴口罩,则允许戴防护面屏。另外需要用唇语交流的,也可以短暂地摘下口罩。

  开村前,3个冬残奥村的1800张智能床也完成升级。智能床的高度下降了10厘米,基本上和轮椅坐垫高度齐平。残奥运动员想休息时,就可以轻松地从轮椅上移到床上。床垫材质上也做了人性化调整。除了乳胶床垫,还提供一种支撑力更强的棕榈床垫,运动员可以结合自身需求灵活选择。

  “床特别得劲儿!”获得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坐姿组铜牌的中国选手张雯静连连称赞。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