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22人气:加载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及其催生的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城乡多维度融合,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点与突破口,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政策内涵。
经济层面
形成经济活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维度。第一,基础设施融合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数字时代,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数字基础设施,依托数字技术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是实现城乡多维度融合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同步做好城乡数字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与运营,加快覆盖城乡的5G基站建设步伐,打造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实现城市农村“同网同速”。统筹推进城乡交通、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数字化转型,加大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水利、智慧生态建设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保障。更进一步,可根据城乡生产客观规律和生活发展实际需要,适度超前布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第二,实现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微观基础。数字时代,数据作为全新的生产要素,具有鲜明的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发挥数据低成本共享特征,有利于充分唤醒城乡内部的数据资源,为推动城乡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提供要素基础。数据要素还具有广泛的渗透与溢出效应,能够使其他传统要素形成更高效的利用方式和组合模式,提高城乡资源要素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这就要求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赋能作用,加快城乡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城乡网络资源和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城市资源要素有序向农村流动,有效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促进数据要素自由流动,并在更多应用场景中释放价值。有序推动政府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发挥高价值数据资源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积极效能。实现数据要素与土地、劳动、资本等其他要素的协同,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通过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融合发展。
第三,产业融合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数字经济可作为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黏合剂,加速城乡三次产业融合。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还有助于加快形成全新的产业业态与发展模式,为城乡融合发展开辟更多新路。因此,要加快发展智慧农业,依托数字技术手段,推动农业生产可控制、可追溯,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提高涉农产业链附加值。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打破传统产业边界与生产模式,构筑“数字+农业+制造+服务”的复合产业形态,实现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积极发展田园养生、研学科普、农耕体验、休闲垂钓、民宿康养等休闲农业新业态,以融合发展、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民生领域
以人民为中心是实现城乡融合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时,尤其要注重民生领域的融合。
一方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首先,数字化平台和渠道有助于消除城乡信息壁垒,提高就业市场供需匹配效率,为农村地区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可能,也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加平等的就业机会,逐步缩小机会不均等、制度性壁垒等因素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其次,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城乡居民提升自身技能水平,降低技能获取成本。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数字技能培训力度,使其充分享受数字红利和数字技能溢价,持续提升就业质量与劳动报酬。再次,大数据技术能够为个体进行精准画像,从而在数字普惠金融、精准帮扶、转移支付等领域提供更具个性化、针对性、及时性的决策参考,有助于发挥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积极作用。最后,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区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在丰富农村消费场景的同时,促进产供销的顺畅进行,提高智能家电下乡、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实施效果,增强农村居民消费意愿。
责任编辑:关轩轩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社会科学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