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长汀 绿满荒山写传奇

时间:2021-12-10 16:00人气:来源: 光明日报

​长汀 绿满荒山写传奇

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

丘嘉瑞摄(人民视觉)

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当年的濯濯童山,如今满眼是绿。坐落在此的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里,21年前栽下的那棵香樟树,壮实挺拔,枝繁叶茂。

香樟树背后的故事一再被长汀人提起。道道年轮里,有沉甸甸的牵挂,也有诉不完的感念。

长汀,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道出了当年的困境。习近平同志先后5次赴长汀调研、多次作出指示批示,亲自关心、指导和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2000年5月29日,得知长汀县建设河田世纪生态园(现为水土保持科教园),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特意托人送去1000元,捐种了一棵香樟树。

习近平同志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一直牵挂在心。2011年12月1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人民日报报道《从荒山连片到花果飘香,福建长汀——十年治荒 山河披绿》作出批示:“请有关部门深入调研,提出继续支持推进的意见。”之后不到一个月,他又在7部委调研报告上批示,要求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茁壮成长的香樟树,见证着长汀这片红土地上的绿色奇迹:20多年来,全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2万亩,水土流失率从23.82%降至6.78%,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31%,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长汀水土保持的成功实践,是全国水土流失治理的典型样板,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例证,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范例。

水土流失治理“要锲而不舍、统筹规划”,“进则全胜,不进则退”

“过去的‘火焰山’,现在成了‘花果山’,变化真是天上地下!”站在露湖村山上的板栗林间,村民沈土林啧啧赞叹。

露湖村,曾是长汀县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村庄之一,茫茫荒山红壤裸露,寸草不生。从1983年起,长汀被列为福建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沈土林回忆,那些年,乡亲们纷纷上山,治沟整地、种草种树保水土,向荒山宣战。

1999年11月27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专程来到长汀。当了解到水土流失面积仍超过百万亩时,他的神情严肃起来,对在场的干部语重心长地说:“长汀水土流失是‘瘌痢头’,是顽症,久治不愈。”“要锲而不舍、统筹规划,用八到十年时间,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完成国土整治,造福百姓。”

长汀县水土保持局原局长钟炳林清晰记得,当天中午,习近平同志组织召开座谈会,他当场表态:“省里将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长汀倾斜,就是倾斜到腰都弯了,也要继续倾斜。”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出治理长汀水土流失的决心。

2000年2月,福建省将“开展以长汀严重水土流失区为重点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省财政每年专项拨款。长汀大规模水土流失治理由此拉开大幕。

这是一场滴水穿石的攻坚战。

濯田镇莲湖村的马雪梅,承包了198亩山地,种树治荒。“苗刚种下去,一场小雨,就冲出一道道沟壑,苗和钱全打了水漂。”马雪梅哭得伤心。但她不服输,眼泪未干,她又借钱买苗买肥,一担担农家肥挑上山,一筐筐新土填树穴,一点点向技术人员讨教。终于,板栗树活了,开始挂果了。马雪梅也笑了:“看到满山绿起来,心里头真痛快!”

初冬的策武镇南坑村,20多年前种下的银杏林尽披金装,赏景拍照的游客不少。“种这些树真不容易!”原村党支部书记沈腾香不禁感慨,“人家种棵树,挖个30公分见方的树穴,浇点水就行。我们要挖1米见方的大穴,填6担客土,施6担农家肥、1公斤磷肥、1公斤复合肥才能活。”

“滴水穿石,人一我十”。十年攻坚,到2011年,长汀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7万多亩,一座座荒山秃岭披上绿装。

对长汀水土保持的阶段性成果,习近平同志十分关心。2012年1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7部委关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调研报告上批示:“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上,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这是一场“进则全胜,不进则退”的接力赛。

坚持党的领导,一任接着一任干。“治山治水久久为功,才让荒山变绿、浊水变清。”龙岩市委书记李建成边指点边介绍,漫山遍野种了不少树,但多是易成活的马尾松,容易治理的已经治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接续攻坚,水土保持党政同责,长汀县、乡、村三级书记层层抓落实,31项相关指标列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尽锐出战,全县先后抽调400多名干部充实到水土流失治理一线。资金“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建设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科技支撑更强。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