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这表明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等国家空间结构的调整优化力度。城乡融合具有长期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需要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并创新推进。
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视角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第一,城乡融合发展是稳增长的重要领域。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实体经济有一定困难、房地产地方债等存在风险、民生领域短板较多,稳增长的迫切性上升但难度加大。城乡融合发展是稳增长极具潜力的投资领域,比如中央启动的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城乡融合发展对于促进消费作用重大。我国居民存款余额持续上升,已达到130万亿元,但城乡居民不敢消费、不想消费、不能消费的情况还较突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只有城镇居民的一半,消费水平与档次要落后近10年,消费潜在增长空间巨大。
第二,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从城乡融合领域来看,高质量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情况还比较明显。我国农业劳动力占国内总量的比例是25%左右,但产出仅占GDP5%。农民工2.9亿人,相当数量是打短工、从事跑外卖等体力活。调研发现,农民工中过了45岁的,超过一半开始考虑返乡从事简单劳动。我国劳动生产率还需要不断提升。
第三,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城乡融合发展,可以通过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和全面融合,形成互动良好和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打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瓶颈,开拓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空间,创造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格局。
从区域城乡关系视角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超大规模经济体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势条件。我国人口规模超大、地理空间超大、经济总量超大,是超大规模经济体。超大规模经济体具有突出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创新学习效应、发展外溢效应、韧性网络效应等。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是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一个具体表现,我们要进一步转化利用其中蕴藏的城乡融合发展潜力。
二是城市群都市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依托。“十三五”规划了19个城市群,在这些城市群内部有四五十座都市圈,在城市群外也还有一些较为成型的都市圈。从趋势看,城市群都市圈占全国人口70%,经济总量占80%,而且人口经济密度还在增加。城市群都市圈具备条件率先实现城乡融合。
三是深度城市化是城乡融合的重要动力。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量。我国城乡融合发展要借力于超特大城市的深度城市化。超特大城市通过推动进城人口深度融入、城市空间格局深度优化、都市产业深度转型、治理体系深度重塑,通过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可以成为具有辐射带动能力更强的城市,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四是县域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单元。县域是千年以来最稳定的行政治理单元。截止到2023年4月,中国大陆共计1299个县,117个自治县;此外还有396个县级市等。县域经济占我国经济总量半壁江山,人口占70%以上,面积占90%以上。城乡融合的问题一定意义上就是新时代县域发展的问题。
五是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枢纽。县城上面有省市,下面有乡镇,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2012年至2021年,全国80%的县域为人口净流出,但县城平均人口密度从每平方公里的1573人,上升到2160人。县城的城镇化率大约是25%,县级市是30%左右。这说明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仍有发展空间。
六是发挥小城镇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小城镇不远不近、不大不小,对于乡村治理来说也有特殊重要意义。薪火相传60年的“枫桥经验”,不断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解决不同时期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体现出持续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
从新一轮深化改革视角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首先,城乡融合发展是改革的突破口之一。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是“十四五”期间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城乡融合发展涉及人口、土地、资金、技术、数据等各类要素流动,牵扯的利益群体多,任务艰巨繁重,应成为新一轮改革重要的突破口。
其次,城乡融合发展要融入统一大市场建设进程。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效率、空间、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改革,为各类改革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城乡融合发展的地理空间特色突出,是统一大市场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有力抓手。城乡融合发展与统一大市场完全可以协同发力。
再次,城乡融合发展要实现城乡要素从有序流动到充分流动。有专家呼吁要全面放开和推进土地改革,如允许宅基地买卖等。当前,有一些要素改革的要求还只有政策方向,缺乏来自实践一线的实施成果,应予加紧推进。要素改革过程中,要素的“有序流动”是现实路径,“充分流动”是方向目标,需要久久为功,积小成为大成。
最后,城乡融合发展要依靠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技术进步的意义在于它推动生产力发展,而当生产力到了一定地步,就能冲破生产关系的制约瓶颈,或者暴露生产关系中需要改革的内容。比如,当前尤其需要关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发展,利用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同时在此过程中积累进一步改革的经验。
从安徽创新实践的视角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安徽省地处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面临诸多战略机遇以及科技创新、制造业基础、地理区位、综合交通、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等各方面的优势条件。进入新时代,安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乡村振兴全面推进,面临城乡融合发展重要的窗口期。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实践成果为下一步继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带来重要的路径启示:
一要紧扣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安徽发展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也是安徽城乡融合发展重要的依托条件。从近年来的实践看,通过深度融入长三角,全面加强与上海、浙江、江苏的全方位合作,安徽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愈加广阔、要素流动愈加活跃、改革创新愈加强劲。
二要通过高水平建设“一圈一群一带”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合肥都市圈、皖北城镇群、皖江经济带等,是安徽重要的空间战略平台和载体。这些都市圈、城镇群、经济带范围内,核心城市辐射较强,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较为完备,有力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也是未来应长期坚持的发展方向。
三要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继续发挥安徽的首创精神。新一轮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浙江、江苏有许多首创做法,比如兴起于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在安徽省多个县(区、市)结出硕果。同时,安徽也有各方面优势条件,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初,安徽在农村改革领域展现了宝贵的首创精神,成为安徽新时代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和智慧支撑。
四要勇立数字经济潮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安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其中的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居全国第一,农业农村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是全国首创。数字技术与制度改革双轮驱动是安徽城乡融合发展的鲜明特征,需要进一步扩大数字经济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应用场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
(作者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学习强国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创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36713)人阅读时间:2024-01-10江西瑞金朱坊村项目获评全国革命文物保
日前,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等主办的第四届(2022)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53446)人阅读时间:2024-01-10【绿水青山】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
原标题:绚美城市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 秀美山水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 广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57356)人阅读时间:2024-01-10用好水 多打粮 陕西以节水增效力促粮田
水是重要的生产资源。保障粮食安全,节水是关键。如何撰写节水文章,提升粮食产量,让更...(51139)人阅读时间:2024-01-10陕西渭南:以“千万工程”为抓手促万千
种了大半辈子红萝卜的大荔县新农人耿永胜没有想到,打开手机APP,农田的气象、土壤监测管...(49259)人阅读时间: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