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赣中粮仓”新时代高质量聚粮之策

时间:2021-10-24 14:34人气:来源: 中国农网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支撑。作为素有“赣中粮仓”美誉的吉安市,始终坚持讲政治,识大体,顾大局,充分体现了一个产粮大市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努力抓好粮食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新时代对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市必须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赣中粮仓”的地位和作用,认真践行使命,大胆探索创新,強化聚粮措施,加快全市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步伐,使粮食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此,笔者认为,结合我市实际,需要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聚焦用力:

一、紧抓粮食生产命根不放松,在稳保耕地上聚焦用力。粮以土为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落实粮食安全战略的核心要素。保障粮食安全,首要的是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本质上是要确保耕地数量和面积的稳定,只有耕地数量与面积先行得到保证,耕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才可能提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工业化推进过程中,我市有些县市区过去被农民称为“万石垅”的土壤质量和水利灌溉条件较好的粮田,被开发成了城镇中心、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休闲场所。另外,我市为典型的丘陵地带,山边田、望天田较多,部分地区还易遭受野生动物的破坏,造成不少田块被抛荒,影响了耕地和粮食种植面积的稳定性。有的地方即使用占补平衡的方法来补充耕地,也存在补充耕地数量和质量不到位、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的现象,忽略了粮食生产用水、耕作半径、坡度、光照等因素,被灌排设施不完善、地力条件不佳的土地置换,耕地质量出现下降趋势,制约了耕地占补后的粮食产量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同时,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地膜和农药,严重破坏了土壤生态结构,导致土壤板结、耕作层变浅等耕地质量下降问题,直接影响了耕地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严防死守耕地红线,既要稳耕地数量,也要保耕地质量。一是坚持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要实事求是划定基本农田,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把城市、集镇、村庄建设用地周边及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的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原则上边远山区的耕地不应划成基本农田。禁止闲置、荒芜永久基本农田,严禁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种草、种花、种果、挖塘养殖及其它非粮开发等违规违法行为。对已毁坏种植条件的责令改正或治理,并处占用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倍数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已经种植或者挖塘养殖的基本农田,能恢复粮食生产的恢复粮食生产,确实不能恢复的,在核实整改工作中调出永久基本农田,并按要求补划,确保基本农田保粮压轴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坚持耕地不减少的原则,实行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做到占多少、补多少,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等“狸猫换太子”的把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占补平衡。无论是城镇乡村建设,还是经济发展等活动,绝不能随便占用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厉整治耕地占补不平衡、乱占耕地改变农地农用性质问题,对乱占耕地建房、未批先用、批少占多、批甲占乙等违规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执法,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查到底,决不姑息。通过加强执法督察力度,推进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确保耕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为粮食生产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大力提升耕地质量。高质量的耕地才能够产出高质量的粮食。要聚焦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大力开展土地整治,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加快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行绿色农业发展,严格执行化肥农药零增长,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绿肥种植、秸秆还田、土壤酸化治理等减肥增效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禁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毒性高、不易分解的农药品种,降低耕地的板结和污染,不断改善和提升耕地质量。

二、坚持从粮食生产源头抓起,在良种选用上聚焦用力。

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种子是粮食生产的源头,是粮食安全的命脉。好种子才能多产粮产好粮。近年来,我市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提供了关键支撑,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但我市粮食品种推广繁多,主推品种缺乏,仅带“粘”和“优”字类的品种就多达几十个品种,没有体现特色优势,品种的选育推广与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在影响粮食生产的众多因素中,品种占主导地位,抓好优质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对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一是加快良种研发培育。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资源,是种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要加强种质资源的普查、收集、保护和评估利用,对濒危资源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做到应保尽保,确保资源不丧失。支持农业科研部门和农业粮食企业开展协作攻关,加强杂交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转基因技术、高效制种繁种等关键技术研发,培育适应我市自然气候条件的高产、优质、抗逆、适机的新品种,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改善粮食产品品质。大力推进优质品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快良种的更新换代,实现良种全覆盖,充分发挥良种在粮食增产提质中的关键作用。二是加大良种示范推广力度。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种植引导,大力推广优质、适销品种,淘汰品质差、市场不适销的品种。充分利用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平台,创造性开展优良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搭建良种良法与农民零距离直达平台,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品种,科学管理,提高亩产,以最小的投入创造最好的效益。以加快杂交优质稻示范推广为重点,每年推广一批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和轻简栽培品种,通过土地流转、托管、代耕代种等方式,带动广大小农户,开展土地集中连片种植,推动优质品种规模化生产。力争实现粮食主导品种推广面积在45%以上,良种覆盖率在95%以上,“井冈软粘”推广面积100万亩以上,做到“优粮优产”全覆盖,为市场提供稳定可靠的优质粮源。三是加强“井冈山”牌稻米区域公用品牌良种繁育推广。要以“井冈山”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为契机,按照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的原则,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实行统一农资、统一原种、统一育秧、 统一机插、统一除杂、统一机收、统一烘干、统一加工,开展社会化服务,实行闭环式管理,确保种子质量。主动与市场、龙头企业和农民衔接,加快优质品种筛选和提纯复壮,全市筛选并大面积推广3-5个适销对路的优质主导品种,形成“井冈山”牌稻米主推品种体系,满足粮食生产和品牌建设的需要。实施订单良种奖励,对按合同订单交售水稻良种的种子生产者,根据实际种植面积给予适当奖励,确保良种繁育基地稳定发展,提高农民良种生产效益。加强品种监管,规范市场行为,严厉打击侵犯品种权、未审先推、虚假宣传、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种粮利益。

三、提高粮食生产科学化水平,在创新推广上聚焦用力。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