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10)

时间:2021-10-06 17:50人气:来源: 北京人民政府网站

完善市属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改革市属高校考核模式,建立分类的财政支持政策,深化市属高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促进市属高校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实现高校在不同类型和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聚焦国家、北京和特定领域的核心需求设置专业,突出重点领域、促进学科交叉,大力开展前沿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加强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建设。面向国家发展和首都急需,集中力量发展最具优势和前景的学科专业,深入推进行业产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培养品学兼优、能力突出、社会需要的行业建设优秀人才。

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开展高相关性理论探索和科技创新,重点培养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应用型建设人才。

3.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支持高校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支持一批应用学科建设,加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才支撑。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交叉学科,加强学科重组整合、交叉融合,不断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加快交叉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

提升本科教育教学水平。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研究,打造一批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和本科教材,支持一批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项目。推进高校一流专业建设,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立教学质量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持续推进“双培计划”“外培计划”。广泛开办大学生学科竞赛,大力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践平台。持续深化“北京学院”“卓越联盟”建设。鼓励在京高校与国内外知名大学、机构和企业开展人才培养交流合作。

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稳步发展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向世界科技发展最前沿,对接国家及北京重大需求,实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紧缺和经济社会发展亟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创新科教融合育人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加强研究生课程教材和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导师队伍水平。鼓励培养单位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世界高新科技企业开展深度交流合作。

提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瞄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紧缺人才、复合型优秀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深化市属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促进高校招生、培养、就业密切联动,学科专业提前布局、动态调整,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

4.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深度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高校深入落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战略行动计划,发挥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参与“三城一区”建设发展。深入推进新一期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北京重大任务,全面开展大交叉、大联合、大纵深协同创新,增强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力。统筹加强北京实验室建设,面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深化产学研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源头创新、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的紧密结合。鼓励高校面向量子、脑科学、人工智能、纳米能源、生物育种、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领域,汇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力量。支持高校开展高水平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高校力量。

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持高校加强基础研究,遵循基础研究规律,强化长期稳定支持,致力科学前沿突破,孕育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优化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完善科技项目形成机制,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全方位谋划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突破常规,创新模式,着力培养未来各领域杰出的科学家、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统筹布局卓越青年科学家计划项目,支持一批有志于长期从事科研的青年科学家,瞄准重大原创性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改进高校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改进基础研究评价,营造勇于创新、敢于啃硬骨头和学术民主、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高校深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创新,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建设,加大技术转移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推动高校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政府、高校、产业和资本等紧密衔接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促进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 北京人民政府网站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