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对话马晓河: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三农有怎样的密切联系?(3)

时间:2022-01-17 16:50人气:来源: 农民日报

总而言之,在实现中等跨越中,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急需扩大农村内需,需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社会结构转型中,建立市民化社会需要推进人口城镇化,橄榄型社会结构形成也需要农村低收入群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群体;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农民也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也应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公平分享发展成果,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由政府提供的现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所以说,既要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建设问题,也要从迈上高收入国家行列的政策和体制保障举措上,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04、公共资源使用上要 注重建制度、提能力


主持人: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目前我们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


马晓河:在我看来,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四点,第一,农业处于半现代化状态,有可能会拖全面现代化的后腿。自2010年以来我们现代化取得了显著成就,包括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率、农产品商品率、土地生产率等都在不断提高。但从比较的视角来看,几个关键指标距离实现基本现代化还存在差距。比如劳动生产率增长趋势,从2010年以来是放缓了,这与日韩当年的趋势相反。


第二,我们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结构性矛盾突出。既有总量供给不足问题,也有质量和效率问题,特别是与城镇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基本满足农村居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但对于新发展格局下畅通城乡循环、扩大农村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缺失。


以农村物流为例,农村物流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还存在堵点和梗阻,制约了农村消费提升,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约为城镇人口的50%,农村5亿多人口的消费还未释放,农村地区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市场空间。这就要求乡村建设必须紧扣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筑牢消费“根基”,畅通城乡产品服务供应网络,打通消费“堵点”,强化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消费“短板”。


此外,就学难、看病贵、养老难依然存在,省际间、城乡间社会保障差距大,问题突出。有的发达地区养老金比较高,比如上海、北京,而在不少地方,60岁以上的老人一个月养老金才100多元。在地域和城乡的待遇保障差距过大时,社会矛盾会出现风险点,这也是我说“惊险一跳”的深层考虑之一,因此制度上的改革必须要加快脚步。


第三,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从2011年到2020年,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从2.9倍缩小到2.56倍,但绝对收入差距还在不断扩大。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民多14033元,到了2020年差距扩大到26703元。另外,农村内部群体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更应值得关注,从2011年至2020年,农村内部的群体之间差距扩大程度要远远大于城镇。我国已经消除了绝对贫困,但农村还存在大量低收入者,抑制了整体中等收入群体成长和橄榄型社会结构形成。


主持人:反观日韩等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马晓河:日韩在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过程中,城乡关系都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在城市化加速推进下形成了市民化社会结构,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消除条件下构建了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农业也迅速实现了现代化。


当我们的公共资源一定时,把公共资源用在哪里,既能消除社会风险,又能加快社会转型,这是不一样的。政府有钱,给谁最好?应该给穷人,给最需要的人,因为穷人的边际效益最好。但是给的钱花完了怎么办?所以要建制度,提能力,这是基本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框架。建制度,就是加强和健全对低收入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提能力,就是注重对农民技能、能力等的提升和培训,缩小群体之间的能力差距。


这些年来,我们国家系统性支持农业农村农民方面,与日韩当年的举措都是一致的,希望在制度性安排和支持上,力度再进一步加大。我认为,当前要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日韩是强制建立养老保障,城乡没有差别,全国统一的。此外,还要高度重视农村低收入群体问题,建议设立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促进他们成长为中等收入群体。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