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穿行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一方方稻田在山间错落排列,朝阳照射在如镜梯田上,倒映出村民忙碌的身影……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重庆辖区面积最大、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县,拥有绿水青山的生态特质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记者近日在酉阳乡村走访了解到,实现全县近五分之一人口全面脱贫目标后,酉阳通过延长产业链补短板,大力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等举措,稳步行进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有机统一的乡村振兴新征途。
撂荒地变成试验田
海拔1000米的酉阳县黑水镇大涵村,几方稻田映入眼帘。稻田里,齐腰高的稻子已经抽穗,在清风徐徐中孕育着果实。
“今年要丰收的可不止稻谷,还有水里的‘宝贝’呢!”黑水镇镇长郭静“揭秘”说,眼前的600亩稻田还是一片成品蟹养殖基地,水面下生活着约30万只大闸蟹。
大涵村地处偏远,由于劳动力常年外流,村里曾有不少撂荒地。去年,在对口帮扶酉阳的山东东营市资金和技术支持下,一个让水稻和螃蟹做朋友的“金点子”,催生出这项“稻田养蟹”的新产业。
“我们这里生态好,山间平地适合大闸蟹生长,发展稻蟹共生产业实现了立体种养、绿色高效,很有前景,但同时也面临着蓄水困难、海拔较高等困难。”郭静告诉记者,通过引进技术团队定期驻留,蓄水、喂养等一道道难题得以破解,曾经的撂荒地变身成了养蟹试验田。
“由于吃的是生态餐,喝的是山泉水,经专业机构鉴定,这里的大闸蟹蟹足坚硬、富硒弱碱、口感鲜甜,可食率和肥满度达到一等标准。”郭静说,当地还为大闸蟹申请了商标“桃花源”,今年的产业园总产值预计达1200万元。
“产业园收入上来了,村民们跟着一起受益。”大涵村党支部书记石磊说,产业园采取的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的运营模式,村民们可通过基地就业、土地流转、参股联营等方式获得多重收益,目前已惠及334户农户,其中23户是脱贫户,今年上半年产业园仅工资就给村民发放了27万元。
在稻田里,记者见到了40岁的脱贫户李英。“我去年10月开始在这里务工,每个月有2400元的工资。另外还流转出去了6亩地,一年的租金是1800元。大闸蟹丰收后,还有一定的入股分红。现在自己一年稳定收入三四万元。”李英说。
产业链延出“大效益”
行走在酉阳县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的油茶树绿意盎然,一颗颗饱满的油茶果挂满枝头。近年来,通过延长产业链,油茶树已经变成富民的大产业。
“酉阳自古有种植油茶的传统,但长期缺乏整合、产值偏低,一些村民宁愿把地空着,也不愿意种油茶树。”酉州油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新文说,做优做大油茶业,必须得在产业链上做文章。
“首先是产业链向前延伸,在苗木繁育上做文章。”张新文告诉记者,2019年,公司在泔溪镇投资建设400余亩油茶育苗基地,组建了以国家油茶科学中心首席专家姚小华为首的专家技术团队,开展科技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培育出适宜武陵的地方品种。
记者在育苗基地2300平方米的智慧大棚内看到,温、湿试验区可模拟海拔1200米生长环境,研究油茶不同品种较适宜的生长区域环境,立式培育试验区内则采用多层苗木培育方式,以达到充分利用有效空间的目的,种苗上还悬挂着“国家油茶科学中心”的身份牌。
“外地油茶亩产量三四百斤,我们能达到1500多斤,且品质更高,秘诀就是更优质的种苗。”张新文介绍说,截至目前该基地已培育油茶良种苗1500多万株,规划到2025年育苗3500万株,实现种苗销售收入上亿元。
“我们还注重产业链向后延伸,在产品打造上做文章。”张新文说,油茶果全身是“宝”:油茶籽压榨出的茶油,是高品质食用油;初榨之后,茶籽饼粕可应用于医药、日化等;提取完茶皂素的茶粕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及饲料;油茶基地还可开发乡村旅游,发挥生态的经济效益。
“产业链延伸后,不仅解决了酉阳及周边区县油茶籽销售难题,我们的油茶籽采购还扩展到了湖南、江西、广西等地。”酉阳县委书记祁美文说,在这一思路的引领下,油茶已成长为全县农业第一产业,构建起以油茶产业为主导的“1+9+X”山地农业产业体系,县里正积极推动酉州油茶科技公司上市。
除了茶油,茶叶也不断往深加工方向发展。记者在投资约2600万元的黑水镇生态茶叶加工厂看到,工厂建设面积达2.6万平方米,茶叶生产用房、设备用房、办公及生活配套用房等一应俱全,专业的流水线制茶设备,每年可以生产200万公斤各类茶品。
“酉阳茶叶主要生长在海拔600米至1000米的区域,但过去因缺乏规模性加工企业,产业大而不强,规模效益不明显。”酉阳桑竹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监事长李玉飞说,加工厂的投用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村民们的茶叶经过统一加工后以酉州红茶、绿茶等地域品牌对外销售,实现价值提升。
农文旅融出生活美学
蕴含浓浓土家风情的千年古村落、国内罕见的金丝楠木古树群、悠扬欢快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古歌、酉阳摆手舞……行走酉阳乡间,随处都能感受到生态、人文的印记,农文旅融合形成的生活美学,让传统村落焕发出无限魅力。
地处酉阳东部的河湾村,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分布在酉水河东西两岸,是酉阳历史上盛极一时的码头之一。贸易往来带动村落发展,土家子孙在此世代繁衍,成为土家文化重要的汇聚地和传承区。
靠山面水、绿树成荫、吊脚楼成群……这个拥有600余年历史的村落呈台地式布局,200余栋建于明清时期的土家吊脚楼依山就势逐台递增,吊脚楼内堂屋、走廊、转角、屋脊、翘檐层次分明,尤其是保留完整的白彭代三姓宗祠和传统的石板步道,释放出浓郁的土家族风情,河湾也因此在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土家山寨”。
虽养在深闺,但河湾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2006年,原本在新疆做餐饮生意的村民白孝双回到家乡,看到不少游客前来参观,就开办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经营着包括豆腐鱼在内的多道拿手菜。在他的影响下,村里的农家乐数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如今这里是‘有山有水有文化,能吃能喝能唱歌’。”白孝双说,自己2013年被选为河湾村的党支部书记后,一直带领乡亲打造升级版“河湾”,建设“共富乡村”,如今全村40多个闲置房屋已被整合起来,准备统一打造成土家风情民宿。
河湾的美更吸引了都市人在此扎根。建造一栋展现土家族传统建造艺术的博物馆,一直是生活在重庆的土家族企业家单一的梦想。2018年1月起,他经朋友引荐来到河湾村,被质朴的民风和浓郁的土家风情深深吸引,决定在这里构筑自己的梦想。
“4年来,我投入上千万元,请来40多名掌握土家族传统建造技艺的老工匠参与构建,其中年龄最大的工匠年过七旬,最小的也年过半百。”单一说,自己希望用这种抢救性建设,来留住土家文化的根脉,留住土家人的“乡愁”。
在酉阳大地上,越来越多的生态、人文资源成为招徕游客的“宝贝”。两罾乡金丝楠村楠木湾方圆一公里之地,分布着1000株以上的金丝楠木,尤其是8株金丝楠木古树,树高超过50米树龄在1500年以上,在国内十分罕见,金丝楠村因此被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千年金丝楠第一村”称号。据两罾乡党委书记吴斌介绍,根据史料记载,修建故宫的一半楠木来自这里。
酉阳县在加强金丝楠木群落和村民楹联文化保护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组建民宿联营合作社,带动15户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最多一天可以接待20桌客人,这样的日子有奔头!”50多岁的村民冉华龙告诉记者,自己曾是易地扶贫搬迁户,如今他不仅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还腾出了5个标间接待游客,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吴斌告诉记者,当地正在进行楠木景区提升改造,筹备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拟带动全村所有农户参与农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酉阳县牢牢抓住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重大机遇,深挖生态和人文资源,生产讲科学,生活有美学,不断绘就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刘贵忠说。(记者李勇、韩振、周闻韬)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华每日电讯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重庆酉阳乡村新变:生产讲科学,生活有
汽车穿行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一方方稻田在山间错落排列,朝阳照射在如镜梯田上,倒映出村...(31285)人阅读时间:2022-09-22中国农民丰收节丨从田间到粮仓:湖南多
新华社长沙9月22日电 题:从田间到粮仓:湖南多地新型粮经纪助农民增收 新华社记者周勉、李...(24964)人阅读时间:2022-09-22农业农村部答复:如何加强农村空心化治
近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布对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第01022号提案的答复。答复从立足村庄...(18846)人阅读时间:2022-09-22我国首个农业品牌行业标准《农产品区域
在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下,由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牵...(15246)人阅读时间:2022-09-22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推介40个全国农业生产
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务实高效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17342)人阅读时间: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