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听民声解“急难愁盼” 解民忧抓“鸡毛蒜皮”——青海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细落实(2)

时间:2021-10-25 11:23人气:来源: 青海日报

  “真没想到,昨天打电话希望上门认证,你们今天就来了。”家住德令哈市滨河小区的两位老人,今年已经78岁高龄,因身体不适加之行动不便,每年一次的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成了两位老人的烦心事。为了方便老人办理认证,海西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上门为老人服务,工作人员拿着手机提示着:“爷爷,请您摇摇头,眨眨眼……好了,认证成功。”退休老人的资格认证是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防止养老金冒领现象发生的必要举措。为此,德令哈市人社部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老人上门认证服务,通过养老保险资格认证工作人员与未认证的高龄群众电话联系,第一时间上门服务,免除老人来回奔波之苦。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听民声、聚民意、解民忧、暖民心,“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全省各地各单位加强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开展结对共建,做好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全省2.1万个基层党组织承诺践诺办实事5.4万件,42万余名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9万余次。

  精准发力“小切口” 

  解决群众“大问题” 

  “现在倒垃圾再也不怕手碰到垃圾了,我家孩子积极主动下楼倒垃圾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呢。”西宁市城西区南气象巷社区麒麟花园居民刘志征说。南气象巷社区在征集到辖区居民的困难需求反映,社区部分垃圾有堆放在垃圾桶外面的现象。社区党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分别组织辖区楼院支部、居民代表、社区党委召开会议讨论,并上报街道党工委同意,在小区楼院麒麟花园及电信小区安装了垃圾分类亭,并在每个垃圾桶盖上安装了手柄,方便居民更便捷地投放垃圾,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认可度,美化了环境,营造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的宣传氛围,提升小区环境卫生的管理。

  “感谢社区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奔忙在每家每户进行协调,帮助我们解决了供暖问题,让我们屋里热乎了,我们心里更热乎。”10月19日,家住西宁市城西区海晏路38号院3号楼的居民韩玉芬高兴地给社区打电话表示感谢。海晏路38号的7栋楼均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管道年久失修、腐蚀,3号楼部分居民家中阀门老化,导致循环不畅,暖气热不起来。海晏路社区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供热公司协调解决。社区工作人员提前到住户家沟通协调,网格员和供暖维修人员加班加点上门对住户家中供暖管道排气阀门进行改装,重新更换了供暖系统并进行排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该栋楼的暖气管道很快得到了维修并恢复了供热,让居民们十分感动。

  冷屋子、吃水难的问题解决了,物业服务的质量改进了,文化产品供给更丰富了,中小学生作业减了量、增了效,退休人员社保认证更方便了,办事窗口效率更高、服务更优了……一件件好事、一桩桩实事,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从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难题切入,将“小事情”办成“大民生”,传递着青海高质量发展中的暖心温度,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变化和实效。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将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细落实,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为民办事映初心、为民服务暖民心。(本报记者 魏爽)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