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护好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

时间:2023-06-27 10:45人气:来源: 新华社长春

  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此时黑土地核心区的吉林,高标准农田里玉米苗长势喜人,满眼翠绿。近年来,吉林省在一个个黑土地保护示范基地里,带动更多农民推广应用多项保护措施,在保护中利用黑土地,持续护好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高标准建设 打造黑土良田 

  最近,东北迎来高温天气,吉林西部部分地区出现旱情。 

  在吉林省乾安县赞字乡鞠字村,玉米地里却看不到人灌溉农田。地头上,只见一根根滴灌管浅埋在垄间,滴灌管上不时有水滴淌进土里。“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保障玉米稳产增产。”种粮大户吕彦明说。 

  今年春耕前,鞠字村打井、上电、平整地块、增施粪肥,全村1000多公顷耕地被打造成高标准农田。吕彦明说,今年村里打了40多眼井,还增加喷灌机、防虫、监控等监测设备,有了高标准农田,准保有个好收成。 

  吉林省地处东北黑土地核心区,黑土区耕地面积9811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7.8%。近年来,吉林把良田建设作为保护黑土地和粮食产能提升的重要措施。 

  今年,吉林省实施高标准农田和东北黑土地保护建设项目378万亩,重点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并在全省范围内再创建10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开展集中连片、高效节水灌溉示范。 

  用养结合 可持续利用黑土地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高家村,地里玉米苗已有30多公分高,松软的土壤里夹杂着粉碎的秸秆。该村种粮大户杨青魁已连续多年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效果越来越明显。“土壤里蚯蚓多了,化肥用量减少了,地力提高,玉米稳产增产。”他说。 

  梨树县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有10余年,目前全县80%耕地采取保护性耕作。当地四棵树乡种粮大户王亮,今年将7000余立方米的粪肥施用到300余公顷土地。“秸秆加上粪肥,土地越种越有劲。”王亮说。今年,梨树县在应用保护性耕作基础上,推进粪肥堆沤还田,构建种养循环体系,打造黑土地可持续利用新模式。 

  近两年,吉林省通过构建东部固土保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等路径推进黑土地保护。如今,吉林省在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推广深松深翻、米豆轮作技术等黑土地保护10大模式,实现黑土地在利用中保护。 

  全国产粮大县公主岭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多年。“项目区内玉米产量稳定,耕地地力平均提升0.67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平均提升3.6%。”公主岭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孟繁强说。 

  建立示范区 提升保护效能 

  笔者近日在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看到,建设现场一派忙碌景象,黑土地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等项目正拔地而起。 

  在示范区内的中科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试验示范基地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的农业专家们集中试验、展示了秸秆深翻还田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与增施有机肥等多项黑土地保护新技术。 

  近年来,吉林省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校共同建立黑土地保护科研基地。从探索高产增效的“保护性耕作的梨树模式”,到秸秆高值化利用,再到构建盐碱地高效治理模式,吉林省累计启动100多项黑土地保护课题,在全省建立多个万亩级和千亩级示范基地。 

  “累计选取100个乡镇、1008个村、1.01万名新型经营主体开展黑土地保护技术示范,培育109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提升黑土地保护示范效能。”吉林省农业农村厅黑土地保护管理处负责人刘彦佐说。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华社长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