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田长制,守卫首都耕地红线

时间:2022-04-18 09:55人气:来源: 北京美丽乡村网站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的深切叮咛言犹在耳:“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北京市去年3月份出台了《北京市关于全面推行“长制”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全面推行“长制”,由各级党政负责人分别担任市、区、乡镇、村四级田长,对责任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监督管理与保护利用工作负责。这是全国第一个层层压实省(市)、区、乡镇、村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的具体举措。

  层层压实 全面建立“田长制”责任体系

  北京市借鉴“河长制”“林长制”经验,推动建立“田长制”,由18位市领导担任市级田长,落实“三长联动、一巡三查”,集中时间到责任区巡查调研。市委书记蔡奇、市长陈吉宁两位市总田长签发1号市总田长令,下达年度任务清单。

  13个涉农区全部出台区级“田长制”实施方案,设立了区总田长、副总田长和区级田长,明确了责任区域。186个乡镇(街道)出台工作方案,3318个村明确村级田长。市、区、乡镇、村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全部建立。同时,为了把耕地保护做实做细,各区积极创新模式,统筹利用护林员、管水员、网格管理员等,通过“一员二管”、“一员三管”等方式,探索建立农田管护队伍,加强耕地日常保护。

  相通互促 基本形成“田长制”工作格局

  通过印发《北京市田长制办公室组建及工作方案》,明确了市田长制办公室工作架构,组建市田长制办公室,成立工作专班,市农业农村局与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建立了联合调度工作机制,实现了工作相通互促,在推动数据共享、撂荒地整治、“非农化”治理、保护补偿政策出台等方面形成了有效合力。市、区田长制办公室建立上下互动工作机制,通过召开推进会或月调度等形式,加强督导调度,及时解决问题。

  在建立田长制工作机制的同时,制定田长制配套制度和政策。制定出台《北京市总田长令发布制度》《北京市田长制调度制度》《北京市田长制巡查检查制度》等配套制度。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北京市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纳入全市耕地保护空间范围、且已落图入库并现状耕种的耕地,市财政给予保护补偿,鼓励区级结合实际予以补偿。同时,完善新增耕地部门联合验收流程,强化市、区农业农村部门对新增耕地质量验收,从入口把好耕地质量关。

  平稳推进 有力落实“田长制”重点任务

  大力推进复耕复垦,截至年底,全市落实复耕复垦地块约35.25万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42.77%。复耕复垦中,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严密防止伤农毁林。严格做好“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回头看”,开展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对发现的“大棚房”问题立即整改和调查处置,形成威慑力,及时消除反弹隐患。全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29万亩,完成率达107%,统筹发展3.8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完成率达127%。摸清已建高标准农田现状分布,组织编制《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未来十年建设目标、任务、内容和保障措施。完成撂荒地摸底整治,针对国土三调耕地中未种植地块开展全面摸底,全年恢复撂荒地种植16万亩,基本实现能种尽种、应种尽种。大力度的撂荒地集中整治为完成粮菜种植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91.4万亩,同比增长24.6%,超额完成农业农村部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蔬菜播种面积69.68万亩,同比增长21.8%。

  此外,各区结合实际,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作为、大胆探索,加大创新力度,呈现出多方面工作亮点。在工作机制方面,通州区将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评价、土壤环境类别分类管理以及产地环境长期定位监测工作“三合一”,作为“田长制”考核量化的重要指标依据。在技术支撑方面,朝阳区建立“一乡一图一表”“一地一档”工作台账,借助区域城市智慧大脑建设,探索建立农田数字化网格化管理系统。在政策支持方面,平谷区编制实施《田林园实施引导规划》,理清“田、林、园”用地空间及边界,探索农田成方连片优化路径。

  各区下大气力解决复耕复垦、撂荒地种植、耕地“非农化”治理等多年来难啃的硬骨头,向社会传递出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的坚定意志,彰显出首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的担当作为,极大地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保护耕地和农田的责任意识。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