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乡村振兴】化隆:卡什代村藏着五个“幸福密码”

时间:2021-10-20 12:13人气:来源: 海东日报

  卡什代,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落,却因今年获得“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而声名鹊起。这个仅有235户1081人的村庄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之路上发生了哪些变化?金色十月,记者走进卡什代,去探寻隐藏在那里的“幸福密码”。

  “幸福密码”之一:党建助推

  10月的化隆回族自治县,无论黄河沿岸还是山区村落,都被一片金黄色笼罩。从德恒隆乡一路向西,就到了卡什代村,它是德恒隆乡最西端的村子。卡什代村人口少,可供耕种的土地也不多,现有耕地3285亩,草山1.2万亩,退耕还林1980亩,人均耕地也就只有3亩。近年来,卡什代村却通过实施易地搬迁、拉面经济、生态养殖、规模种植等让群众的人均收入稳步提高,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正在拔地而起。这靠的是什么呢?对此,一位村民这样说:“村党支部发挥了很大作用,带领我们老百姓都富了起来。”

  “卡什代村党支部聚焦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进行深度融合,抓出了成效。”卡什代村党支部书记马军祥告诉记者,他们始终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领航”作用,以“三抓三强”为主要抓手,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为实现高质量脱贫、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何为“三抓三强”的党建助推模式?

  据介绍,卡什代村首先抓队伍建设,强化战斗力,推行“县级部门帮扶、乡党委委员联点、党员结对贫困户”的结对帮扶新机制,形成了争创先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培养了一支政治过硬、实绩突出、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其次,抓载体创新,强化助推力,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为载体,在壮大村集体经济、拉面经济、规模种植等方面引导优秀党员冲锋陷阵,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成消费扶贫产业基地1个,带动15户86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最后,抓党员管理,强化凝聚力,开展脱贫攻坚“红旗支部、标兵书记、先锋党员”创建活动,严格党员发展流程,严把“入口关”、畅通“出口关”,发展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名,通过党员大会、支委会等开展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学习,通过横幅、宣传牌等营造学习氛围,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

  “幸福密码”之二:生态养殖

  10月的大地已经开始发黄,可是在卡什代村的草山上,仍是一派勃勃生机。在一处养殖场内,牛羊悠闲地啃着牧草,看到有客人前来,养殖场负责人热情地出来迎接。

  “这个养殖场占地6亩,是村里出资建设的,我是承包人。目前养殖场里有150头牛和700只羊,去年我的年收入有32万多元呢。”养殖场负责人说。

  卡什代村耕地虽少,但草场资源比较丰富。依1.2万亩草山这一优势,近年来村里打出党建促脱贫组合拳,投资200万元建成了这个生态养殖场,由党员致富带头人承包经营养殖场,使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达到了18万元。

  2019年12月2日,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商城,一个专营青藏高原牦牛肉的店铺悄然开业,店内销售的就是来自卡什代生态养殖场的产品。“别看才开业一年多的时间,销售额已经突破了260万元。”养殖场负责人笑着说。

  牛羊养殖是一个科学系统工程,并非单纯放牧、投喂饲料那么简单,找到对路的市场才是重中之重。卡什代村“两委”积极探索出“购出新路子,走向新生活”的消费扶贫新模式,在锡北商城设立的“青藏高原牦牛肉店”,就是这种消费新模式的结晶,不仅有效拓宽了农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解决了农畜产品“卖出难”问题,还让卡什代牛羊肉形成了自己的品牌。

  “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有效调动了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马军祥告诉记者,今后他们将继续坚持生态发展之路,目前生态养殖场正在扩建。

  “幸福密码”之三:拉面产业

  和化隆县众多村落一样,卡什代村近年来也大力发展拉面产业,全村近60%的人口常年在外搞拉面经济,经营的拉面店达130家,其中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和政府扶持成功开店。同时,村里精准实施扶贫产业扶持项目,将项目资金21.6万元投入到村民经营的拉面馆中,其中10%进行分红,年户均分红2500元。拉面已成为卡什代村群众摆脱贫困的“致富面”、提升生活品质的“小康面”。

  今年38岁的马军海就是从卡什代村走出的拉面匠,经过20多年的打拼,可谓事业有成。2000年8月,马军海背井离乡走出大山,带着一个拉面师傅和一名服务员第一次坐火车前往湖北武汉,在洪山区珞狮南路华中农业大学旁开了第一家拉面店。

  当时的店名叫大西北牛肉拉面店。靠自己的勤劳用心做事,生意逐渐红火起来,第一年,他获得纯利润7万元。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