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生态青海“输出”绿色未来

时间:2021-10-19 17:41人气:来源: 青海日报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被公认为全球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这里是三江之源,每一滴水滋养着生态万物;这里是绿色有机的“摇篮”,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

  作为中国“生态之窗”、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的青海,近年来,随着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的全域推进,全省上下围绕大力发展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建立健全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做强农畜产品特色品牌、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进农牧业循环发展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智力支撑等六大任务,部省协作、共同发力、高位推动、试点先行,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合力打造“青字号”品牌,以行动点亮“绿色未来”。

  “青字号”

  打开绿色品牌视野

  牦牛、青稞、藏羊、高原冷水鱼、柴达木枸杞、富硒蔬菜、蚕豆、菜籽油……在今年6月的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上,青海省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一经展出就打开了不少外地游客的高原绿色视野。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青字号”特色农产品销量稳步上升。

  自2019年青海省与农业农村部就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签订了部省共建框架协议以来,青海省依托牦牛、藏羊、枸杞、冷水鱼、油菜等高端品牌策划,持续推进“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区域品牌,“青字号”绿色品牌已被大众逐渐熟知,走向中高端市场。

  目前,大通牦牛、兴海青稞等7个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特别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青海牦牛”公用品牌发布会,在央视及北上广等大城市发布青海牦牛、柴达木枸杞等16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广告。全省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960个。柴达木枸杞正式入选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清单。

  如今,青海省已经培育、打造、扶持179个农牧业品牌,设立26个青海特色农产品营销促销窗口,省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4家,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

  同时,通过“青字号”农牧业品牌的倾力打造,全省已形成了政府强力推动、企业主动创建、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但从整体发展水平来看,青海省农牧业品牌建设基础还比较薄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自身品牌建设能力不足,带动农户参与品牌建设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品牌建设主体还有待提升,品牌保护意识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品牌影响力有待拓展。

  因此,全省各地要按照“打造一个品牌、带活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的思路,依托资源优势,围绕牦牛、藏羊、青稞、油菜、冷水鱼、枸杞等优势特色产业,突出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带动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持续推进品牌创建。

  “高质量”

  拓宽绿色发展之路

  推进农牧业绿色发展,既是当前青海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如今的青海,从高原跃起,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涉藏地区青稞加工转化率最高省份,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生产基地,全国最大冷水鱼生产基地。这背后,离不开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的关键环节。

  青海的农畜产品有着天然的“绿色”标签,为了强化这一特征,进一步凸显比较优势,全省开展化肥农药双减行动,增强青海农畜产品的辨识度,让优质的农畜产品更好地体现市场价值。

  自2019年以来,青海省化肥农药“两减”行动见到实效。2019年完成试点面积7.6万公顷,实现全省化肥、化学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24.4%、21.3% ;2020年完成试点面积2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2.4万公顷,建设试验对照田70个,实现全省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40%和30%以上。

  目前,全省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90%。在8个县开展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试点。在410个规模养殖场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提升改造,全省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95%,大型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农作物、畜禽、水产良种化率分别达到97.5%、62%、95%。“两减”行动的实效,让绿色有机成为青海农牧业的底色。

  站在新时代高度,青海牢牢把握契机,通过农药减量生态控制等绿色技术,积极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牵引带动全省“三农”工作走向高质量发展。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