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向产业孵化基地迈进——乡村振兴的“慢山里样本”探析

时间:2021-08-19 15:59人气:来源: 吉林日报

  盛夏时节,长春市净月区新湖镇新兴村人声鼎沸、车流如织。很多市民游客“驻扎”在慢山里营地综合体,享受悠然时光。而这样的场景几年前在新兴村还并不多见。当地很多村民都认为,慢山里是个好项目,它带富了一个村。

  盘活资源:从农区到旅游地,依托生态资源禀赋做文章

  慢山里所在的新兴村距离长春市主城区车程约半小时。

  “坡地、林地、洼地,啥样的都有。”村民赵大爷告诉记者,村里的非标准农田制约了大田作物的产量,村民收入有限,可近两年不一样了,村里的东西都成了宝贝,就连他家房前屋后的黏玉米、笨鸡蛋都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

  细问变化缘何,大爷说:“因为慢山里开了,村里游客多了啊!”

  山水交映、花果飘香的慢山里,是国家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也是吉林省乡村振兴示范点。其闲适却又日益响亮的名称,脱胎于乡村区位,仰仗于生态资源,成就于特色产业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在慢山里董事长马千驰看来,新兴村这片毗邻新立城水库、离市区不远的土地,虽然产粮能力一般,但却有着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如果通过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全盘重塑,将文旅、农业、康养、体育等产业引入,将会释放乡村别样的新活力。

  思路一变天地宽。规划之初,慢山里就明确了依托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的原则,结合河道、耕地、山林等地势地貌,建起了开门可闻稻香、推窗能见星空的木屋、树屋、集装箱、二十四节气房等特色民宿。还打造了一间可容纳800人就餐的餐厅,食材来自自有农场和周边农户。

  从吃穿住游购娱等功能区的布局,到水电路网的搭建,再到人才队伍、研学课程体系的打造,慢山里于2018年开门迎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藏身于乡间的慢山里,一条条磨盘路、石板路,一亩亩水稻田、植物园,一座座小桥流水、昆虫王国的景致,包含着独特的自然风情和人文底蕴。马术训练场、静水皮划艇、丛林穿越等体验项目,宜动宜静、玩法新奇,让人流连忘返。

  7月中旬,在慢山里体验了扎染、纸鸢制作等非遗手艺后,长春市民梁女士开心地说:“坐在小火车里看稻浪滚滚、听鸟鸣悠悠,让人心旷神怡。”

  “在喧闹的城市里,人们都向往慢节奏、慢生活的地方。慢山里正是这样的地方。”省旅游协会摄影分会会长郭锐如是评价。

  深耕特色:从核心产品出发,打造细分高端的鲜明特征

  在以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慢山里将研学实践教育这个“强链”做得有声有色。

  在慢山里的林间化石挖掘营地里,工作人员正在为小朋友们讲解复原化石的方法。孩子们蹲在化石坑旁,小心翼翼地用小铲子去掉“化石”表面的泥土,再用小刷子刷去浮灰,慢慢地,“三叶虫”化石呈现眼前。

  “特别自豪!感觉自己也成为了地球生命发展的见证者!”参加了“化石小猎人”课程的10岁的李芃瑶激动地说。

  “最难忘‘古法造纸’课程,我们先捣碎纤维、再过滤、再晾晒,最终成功地做出了一张纸。虽然中间出现了小插曲,但我们还是克服困难完成了。”四平市六马路小学学生何昌远说。

  让孩子们置身大自然,识五谷、学非遗、长知识、练胆识,正是慢山里以“自然的守护者”为理念,设立传统文化、农耕劳动、科学技术、安全教育、自然科学、爱国教育、户外教育、公共安全等体验营地的初衷。

  几年来,慢山里研学课程体系得到了普遍认可。截至目前,已与北京市、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白城市等地的200余所学校开展了300余场营地实践教育活动,累计服务省内学生近十万人次。

  慢山里也由此开创了“5+2+N”的经营模式,即:周一至周五,是以学校为主的研学实践教育和企事业为主的团建活动;周六、周日是以亲子营为主的乡村旅游;N即链接多产业、多业态、多品牌开展各类营会活动。

  纵深发展:多层次建立共赢机制,迈向融合型孵化基地

  “我的基本工资是3500元。再加上奖金,一个月能挣5000多元。”在慢山里餐厅打工的新兴村村民崔庆玲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目前,慢山里中草药园、苹果园、水稻田营地的指导师,都是周边村民在担任,村民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元。

  慢山里长年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65%来自周边村民;季节性灵活用工,每年近4000人次,与乡村的连接越来越广、越来越深。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