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小山村发生大变化 ——来自通化县西江镇民主村的报道

时间:2021-08-19 15:58人气:来源: 通化日报

  走进通化县西江镇民主村,一幅山村巨变的画卷扑面而来。村路两侧鲜花盛开,沥青路面整洁干净,基础设施样样齐全,边沟围墙井然有序,太阳能路灯排列整齐,道路两侧景观果树随风招展,树下的串红竞相争艳……村里村外处处散发着鸟语花香,新气象、新风貌时时处处展现着新农村的风采。

  几年前,这个村还是省级贫困村,没有任何集体经济产业,基本处于无企业、无项目、无资金的“三无”状态,每年收支只能靠上级拨付的转移支付资金,基础设施破旧,围墙、边沟、卫生、绿化等都无从谈起;因地处山区,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当地农民只能以种植玉米、大豆等最基础的农作物为主,连年收入不高。

  2016年,驻村工作队入村以来,积极深入了解情况,与村委班子研究扶贫产业、集体经济发展、环境改造、基础建设等发展规划。首先从扶贫产业入手,根据该村的实际,确定“发展经济项目,形成多产业融合,长短结合,共同发展”的发展理念,种植业、扶贫产业和村集体产业双管齐下,主要发展贝母、木耳、绿化苗木三个产业;木耳产业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模式,陆续发展木耳深加工项目,以此形成村级产业发展规模、合作与自营两条腿走路的新模式。

  几年来,民主村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在上级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先后争取基础建设项目资金600万余元,建设桥梁、道路、围墙、边沟、高标准农田道路、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建设。争取专项扶贫项目发展资金100万余元,成立通化县众意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贝母种植项目。把贝母及绿化苗木种植定位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由市级财政、包保部门和村集体自筹投入资金近60万元,发展贝母种植18亩、绿化苗木50.1万株。项目用工优先选用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项目收益主要用于产业持续投入和贫困户年终分红。2018年,民主村贝母产业销售获利1.8万元。木耳种植采取村集体与企业合作的模式进行经营,从2016年开始,木耳种植项目每年投资30万元以上,发展地栽木耳种植8-15万棒;2019年,为进一步提高木耳种植的规模和品质,村集体筹措资金10万元与企业合作,共投入资金30多万元,建设吊袋木耳大棚6座,占地面积12亩、建设面积3000多平方米,每年实现纯利润近4万元。2020年初,为更好地实现全民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目标,该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讨论研究,结合种地大户及农机户的实际情况,决定组建成立“通化县众利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的成立能更加有效地利用村民现有农用机械,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走集约化路子,提升有效利用机械化生产的实效性。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民主村产业项目逐年发展壮大,走向良性循环发展趋势,从根本上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生产生活难题,驻村工作队为15户建档立卡户改善了居家环境。从2016年开始,该村每年从产业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贫困户分红,几年来,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红的金额达到12万余元。

  驻村工作队与各级包保部门及民主村“两委”班子并肩奋斗,民主村集体经济及环境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群众的精神面貌及幸福指数、村容村貌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村级产业项目发展的带动下,2019年圆满完成了省级贫困村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19人全部脱贫的总体工作目标。截止到2020年底,民主村集体经济收入27.4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14户19人人均年收入达11015.37元。2020年采取政策兜底、项目分红等多种保障形式,提升建档立卡脱贫户的总体收入,保证其不再返贫,很好地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