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上海绿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十年实现了“三级跳” 致力“鱼阡陌”鱼菜共生模式可持续推广

时间:2021-08-13 13:35人气:来源: 东方城乡报

  鱼菜共生是将鱼的排泄物转化成蔬菜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替代传统蔬菜种植中的化学肥料,整个系统里的水经过蔬菜净化后,再用来养鱼,这样循环利用,还解决了尾水排放的问题。这样一套模式,让上海绿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十年实现了“三级跳”。

  上海绿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主营蔬菜种植销售,基地分布在青浦区练塘镇芦潼、蒸夏和星浜三个村。刚成立时,基地面积100亩,通过两次扩容,2020年达到802.8亩。2013年,合作社获评青浦区级示范合作社;2016年,合作社获评上海市级示范合作社;2021年,合作社成功荣获国家级示范合作社称号。通过创新引领、科学规范、持续发展,上海绿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十年实现了“三级跳”。

  “鱼菜共生”

  提升合作社竞争力

  走进位于青浦区练塘镇的上海绿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2200平方米的鱼菜共生大棚内一片生机盎然。6个圆形鱼池并排罗列,一条条鱼儿跃起,在水中泛起一串串涟漪;一边,一排排无土栽培的种植槽里,生菜、锦绣苋、西洋菜等各类蔬菜青翠芳香、长势喜人。

  “鱼菜共生是将鱼的排泄物转化成蔬菜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替代传统蔬菜种植中的化学肥料,整个系统里的水经过蔬菜净化后,再用来养鱼,这样循环利用,还解决了尾水排放的问题。”合作社掌门人刘永军自豪地说。

  鱼菜共生系统在日常生产中是怎样实现管理的呢?刘永军介绍,基地实现智能化、数字化、集约化管理,一块屏幕全搞定。在每套鱼菜系统中都装有一个“魔盒”,实现对大棚内空气温度、水溶氧量、pH值等数据的实时监控,各类数据第一时间被发送到云平台。一旦某一项指标出现问题,便开启自动报警,管理人员收到信息后可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而手机上也有APP,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监控基地运行情况。

  这套成熟的模式出自刘永军的实践,经过一次次失败和打磨,才最终以完美的姿态呈现在基地里。

  2014年,在一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会上,老师讲的一个“种养结合”案例让刘永军备受启发,他觉得如果继续按照传统种植模式做下去,合作社后期就会失去市场竞争力。于是,他萌生了养鱼与蔬菜种植结合的想法。2015年,刘永军着手研发鱼菜生态种养模式,一个鱼缸、两个菜框子在自家阳台开始了最早的试验;2016年,建成第一代鱼菜共生生产试验系统,当时的试验基地只有224平方米;2019年,在科研院校和相关职能单位的技术支持下进行了技术升级,研发出了第二代模块化鱼菜共生生产试验系统,通过不断尝试和改进,技术趋向成熟,面积推广至666平方米;2020年,第三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模块化鱼菜共生生产系统应运而生,并获批10项国家使用新型技术专利。其后,合作社注册“鱼阡陌”商标,产品实现商品化销售。

  “为农民增收”

  成为合作社己任

  合作社主营蔬菜种植,随着品牌价值提升,知名度提高,合作社产品销路日益拓宽。通过分等分级精包装,合作社与盒马、叮咚等生鲜品牌渠道供应商建立起了长期供货关系,形成了农社对接、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订单销售模式,这对于每天的蔬菜销售产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合作社步入正轨之后,刘永军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企业家在搞好企业的同时,还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除了为百姓餐桌提供健康蔬菜之外,还能为练塘镇村民做点什么。当刘永军得知当地有不少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时,便想办法将他们吸引到自己的合作社来。2016年,刘永军接纳了14名练塘本地的残疾人到绿椰合作社上班。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接纳了87位残疾人,绿椰农业也正式挂牌成为扶贫基地。目前,合作社吸纳了当地村民100余人,在耕种、植保、管理、分拣、销售、运输等岗位上,都能看到当地村民活跃的身影。

  帮助残疾人就业、实现村民就近上班、帮助周边合作社蔬菜销售……刘永军扎实走好承担社会责任的每一步,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刘永军带领合作社积极面对,捐款捐物,尽自己所能为全国和地方抗疫作出自己的贡献。因受疫情影响,周边很多农户的产品运不出去、卖不出去,刘永军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帮助周边农户解决了2000多亩蔬菜的销售难题。同时,绿椰合作社借助“互联网+”小程序、社区微信群接龙下单模式,每日向市民平价供应新鲜蔬菜。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