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产粮大县粮食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思考(3)

时间:2021-06-23 10:54人气:来源: 河南日报

  二是以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为契机,把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产粮大县不仅需要利用现代科技、物质装备和经营方式确保粮食的稳产增产,还要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和提档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加强粮食产业带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电商平台,构建高效的市场监测体系、仓储物流体系和营销体系,坚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格局,补齐产粮大县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产粮大县政府和农业生产者抓粮、种粮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小规模兼业农户离农机制,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从细碎化经营走向适度规模经营被视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当一个从事农业经营的家庭收入水平达到非农就业家庭的收入水平时,这个家庭的劳动力就会在农业中稳定下来,成为职业农民,此时的农业经营规模就是一个临界规模。只有达到或超过这一规模,农业经营成为农业家庭赖以生存的收入来源,农户才能够重视并加大对于农业经营的投入,从而提高产出效率。因此,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小规模兼业农户离农机制,是改变目前产粮大县农业小规模经营为主的重要路径。要采取一系列举措形成乡村和城市对小规模兼业农户的推拉力量。逐步减少对于小规模农户的农业支持,消除粮食补贴的收入效应;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非农职业培训,使农民获得知识、技术和技能,提升小规模农户的人力资本,提高农民获取非农收入的能力,为农民进城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产生拉力,吸引农民在城市中长期稳定地生存,最终完全脱离农村。

  四是优化粮食补贴政策,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粮食补贴中的价格补贴政策对于提高种粮农民收益有直接影响,但以最低收购价为代表的价格补贴政策受到了WTO规则“天花板”的约束,中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逐步退出农业价格支持政策,增加直接补贴,将补贴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保护粮食生产者利益。要创新粮食直接补贴发放形式,让真正种粮的农民能够享受到粮食补贴,按实际粮食种植面积或产量确定农户补贴标准,提高粮食生产者收入水平,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持续增加适度规模经营补贴,按照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流转土地面积为基准,进行重点倾斜和专项补贴,使补贴资金能够真正对粮食生产发挥激励作用。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对我国粮食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包括数量安全也包括质量安全,既要立足国内资源保障口粮绝对安全,也要建立全球供应链,利用国外资源调剂国内农产品余缺。产粮大县是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为契机,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产粮大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补齐经济社会弱项短板,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