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以全产业链发展 擦亮“延津小麦”品牌(2)

时间:2021-06-17 01:31人气:来源: 河南日报

  延津县小麦产业取得如此大的发展,离不开历届领导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和坚持不懈的有效推动。目前,延津县小麦产业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方面已呈现出独有的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体现在:

  以专用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规模化经营。延津县在优质小麦发展过程中,一直坚持市场导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重点发展优质强筋加工专用小麦、茅台酒专用有机小麦和良种繁育专用小麦,从源头上保障小麦的品质,促进了专用小麦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累计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1596家、家庭农场132家、种粮大户215家,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实行订单生产和“五统一”种植管理,不仅为小麦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还带动了小农增收,具体可为小农每亩节本增效600元以上。目前,延津县小麦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其中优质强筋小麦50万亩,经过转换认证的有机小麦5万亩,良种繁育基地25万亩。

  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完善产业技术体系。延津县强化科技支撑,建成了河南省面粉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河南省小麦预拌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技术服务中心。同时,组织农业、技术监督等部门专家,创新制定了小麦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三个层级技术标准,随后上升为省级标准,填补了当时我省优质小麦无标准可依的空白。根据制定的标准体系,延津县推动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按标准生产,严格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管控,全面推行绿色、有机小麦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同时,探索出“氮肥后移、春水冬用、两增一喷、双促双控”的优质强筋小麦栽培关键技术,对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并逐步在黄淮冬麦区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中推广实施。

  以龙头企业培育为突破,推动小麦产业化发展。延津小麦实施“专种、专收、专储和专用”的产销一体化模式,优质优价的订单面积有50多万亩,很多生产基地种植的优质原料实现了与加工企业充分对接。延津县通过引导扶持龙头企业,在生产、加工、购销等产业链上培育1—2家引领企业,实施有机小麦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小麦粉产品升级、主食产业化、休闲食品深加工等重大项目,从而实现小麦产业拥有高质量、高标准的原料基地和高精尖的高端产品。总体上延津县形成了以小麦为头雁,以“面粉—面条—面点—速冻食品”和“白酒—包装—印刷—物流”产业链为两翼的“雁阵”发展布局,小麦年加工能力已达70万吨以上,年产挂面40万吨、速冻食品25万吨,白酒年生产灌装10万吨,被省政府认定为“河南省示范性农业产业化集群”“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

  以品牌建设为引领,完善小麦质量体系。延津县持续的品牌打造使延津小麦有了“中国第一麦”的美誉。从全国首家注册小麦原粮“金粒”商标到第一船食用小麦出口,从在北京举办“延津小麦经济高层论坛”到举办“新乡小麦产业博览会”,从首家推行小麦标准化生产到与国酒茅台联建有机小麦原料基地,从“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到创立“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从推行“四化”“四专”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延津小麦“中国第一麦”的区域品牌形象已叫响全国,成为延津县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同时,延津县为塑造小麦产品品牌,将克明、鲁花等企业品牌下的产品品牌与延津小麦区域品牌进行双标营销,互相支撑。可见,延津县已构建起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共生的完整品牌体系,一方面龙头企业借助“延津麦·强筋面”区域公用品牌公信力价值,生产出挂面、方便面、烘焙专用面粉、“豫娃娃”有机小麦粉以及出口日本的乌冬面等系列产品;另一方面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又不断支撑区域品牌的打造,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产业园建设为载体,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延津县按照“创新引领、要素集聚、产业融合、绿色发展、安全高效”的总要求,围绕“四园、两区、一中心”的产业园创建规划,着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融合应用生物肥料、节水灌溉、清洁生产、物联网信息化管理、智能机械装备等现代技术,将延津县打造成技术先进、设施装备配套的现代技术和装备加速应用的集成区,还着力打造融合多项功能的麦香田园,展示和创新发展农耕文化、面点文化,为居民提供休闲、观光、回归自然、欣赏田园风光的场所,促进农文旅融合。

  “三链同构”中存在的问题尚需解决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