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育产业促建设强治理 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专家热议如何加快提升“三个水平”

时间:2024-05-11 17:57人气:来源: 农民日报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提升“三个水平”进行了系统部署。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的第49期农经观察会上,与会专家和基层代表以“学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加快提升三个水平”为主题展开交流研讨。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要理顺导向、树立宏观视角、发挥市场作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认为,乡村产业兴旺首先要理顺发展导向,及时破解价值取向的偏移,纠正一些地方乡村产业脱村向城、贪大求洋、割裂对立、简单退出的导向偏差。


  关注乡村产业发展应树立宏观视角。原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农经观察学术指导专家尹成杰提出,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要着眼于把农业建设成现代化大产业,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韩杨也认为,要从大农业观出发,统筹提高一二三产业中的农业农村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农产品产业链升级和价值链增值,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乡村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姜长云认为,乡村产业发展要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但当前还面临诸多问题,如排斥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亟待改善,政策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仍需加强等。企业家是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要重视企业家队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用营商环境的稳定性持续性,对冲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发展的韧劲和抗风险能力。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要系统规划、“软”“硬”兼施、村为主体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研究员张永江用“一个转变、六个差异”概括当前乡村建设的现状。“一个转变”是指乡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各个领域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转变,正在向“从有到优”的方向迈进。但乡村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在区域、城乡、领域、标准、环节、主体六个方面还存在差异。张永江建议,要加强乡村建设的系统谋划与规划设计,同时从最急需、最紧迫的领域入手,有效甄别短板弱项,集中力量突破提升。


  尹成杰指出,乡村建设要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举措,以乡村为基本单元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乡村建设规划,出台补短板的政策措施,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


  张合成强调,乡村建设关键是以农民需求为本,优先抓好农民急需、普惠性高、兜底性强、带动面大的关键性任务,如公交进村、污水治理、就近入学、看病便利等。


  乡村建设既要重“硬件”也要重“软件”。韩杨说:“针对近些年来一些地区乡村人口减少、流动性增强、老龄化加剧趋势明显,需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及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配置,集约利用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要“三强四化”、“三治”融合、共商共治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赵一夫从治理体系和治理效能两个维度,构建起乡村治理评价框架并指出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六大突出问题,即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农民主体性发挥不强,乡村法治权威不足,乡村德治教化薄弱,基层负担较重以及人才、技术和资金的有效支撑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赵一夫提出了“三强四化”的乡村治理提升路径。首先,强基础,筑牢坚实的乡村治理组织基础;其次,强队伍,培育专业化的乡村治理人才;再次,强保障,确保乡村治理的资金和资源。同时,推动乡村治理的人本化,树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治理理念;实现民主化,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促进数字化,提升乡村治理的智能化水平;注重精细化,实现乡村治理的精准服务。


  尹成杰认为,乡村治理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的作用。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并制定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实施细则,落实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


  张合成认为,乡村治理要突出乡风文明的紧迫性,突出传统文化在塑造乡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加强传统道德的行为约束力。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农民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