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89岁“板报爷爷”:为山村出黑板报32年不间断

时间:2022-01-27 16:18人气: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89岁“板报爷爷”:为山村出黑板报32年不间断

 

  陈立勋在书写黑板报。本报记者崔力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崔力

  冬日,微雨。位于浙南腹地的丽水市缙云县双溪口乡上周村群山环绕,水汽氤氲,宛如仙境。在小桥流水的静谧中,89岁高龄的“板报爷爷”陈立勋又一次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这条从家里延伸到村老年活动中心的石板路,他已经走了上千次。

  1933年出生的陈立勋,是缙云县双溪口乡上周村人,也是一名有着64年党龄的老党员。

  上周村老年活动中心的那块黑板,是他坚守了32年的宣传阵地。退休后,他就回到家乡,义务为村里出黑板报,让国家大事和党的声音能够通过他手里的一根粉笔,跨过群山阻挡,来到山村之中。

  32年,589期,平均每个月就有一到两期。大到国计民生,小到村规民约、老年协会的经费使用,他一笔一画写出的黑板报,既是偏远山村老百姓了解广阔世界的一扇窗,又是农村基层民主的质朴缩影。

  “老陈来了,国家又有大新闻了!” 

  陈立勋身体硬朗,一身笔挺的灰色中山装,党徽佩戴在胸前,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的力量,让人第一眼看到就觉得温和、慈祥,又格外有精神。

  山里还下着小雨,天气有点凉。远处的村民看到陈立勋往老年活动中心走,就开始热情地招呼:“老陈!国家又有大新闻了吗?”陈立勋点点头,爬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慈祥的笑容。

  用钥匙打开陈旧木门上的锁,他从粉笔盒里拿出一根长长的白色粉笔,又锁上柜子。转身时,从旁边的绳子上顺手拿下晾好的抹布,往门外的黑板走去。

  因为刚下过雨,黑板旁边的地上有一个小水坑,只见他缓缓蹲下身,将抹布往水坑里一按,起身再一拧,便开始擦黑板,轻车熟路。

  由于年纪大了,抬手越来越吃力,为了写好顶上的标题,一个约十几厘米宽的小板凳就是他贴心的“老伙计”。他缓慢地走到台阶边,先是慢慢挪下一只脚,另一只再跟上,走到黑板前,颤颤巍巍地踩上小板凳,便开始书写新一期黑板报的标题。

  由于痛风,陈立勋的双手关节有些变形,粗壮且布满皱纹的手,拿着一根细细的粉笔,右手写着,左手托着右手的手腕形成支撑,端正且有棱有角的板报体从他手下一个个显现出来。

  没有尺子也没有辅助线,写出来的一行行字却笔直笔直。年纪大了,写得慢了,有时候,出一期黑板报要花上一两天的时间,可陈立勋从没想过放弃。

  “能够紧跟形势、紧跟时代,把中央的政策,特别是‘三农’相关的政策直接传达给村民,我觉得很有意义。作为老年人,多运动、多锻炼、多写字,对身体也是非常有益的,不管多大年纪了,我们都要做到‘老有所学’。”陈立勋说。

  多年来,在风雨的侵蚀下,黑板裂了、坏了,陈立勋都会自己掏钱买油漆来修补,没有彩色粉笔,他也自己买,就为了让标题有色彩,好看一些。他自豪地笑着说:“589期了,我没拿过村里一分钱。”

  “想发挥自己的余热” 

  家里被陈立勋夫妇俩收拾得整洁干净,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也打理得很好。桌上,报纸杂志摆放得整整齐齐,陈立勋每天都会拿着放大镜读报,读到适合出黑板报的内容,他会摘录下来,再拿到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去抄写。

  “他啊,全部心思都花在了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了。”老伴钭彩仙说道,老两口的3个孩子都在外地,不用他们操心。

  坐在书房中,陈立勋用一口缙云乡音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他双手微微有些颤抖,但声音却中气十足,掷地有声。

  刚参军时,他是连里的卫生员。他说:“在部队里,只有刻苦工作,才有机会申请入党。”于是,他白天干卫生工作,晚上则去协助战士们打坑道和涵洞,就这样坚持了整整三年。由于表现优异,陈立勋1958年在部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指导员和连长是他的入党介绍人。

  1960年,从部队转业到缙云汽车站后,他从随车的售票员干起,“那时我刚从部队回来,年纪轻,就是想多干一点,于是车站安排我去当跟车的售票员。从缙云到大源80公里,一天一趟,有时候还赶不及。那时的车是用木炭烧起来开的,上坡的时候老是动力不足,我需要在上坡的时候在车轮后面垫三角木,等木炭烧一会,有动力了,拿开三角木,车才能继续开。有时候,10公里的上坡,我需要上下车跑好几趟,但是一点也不觉得累。”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