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广西】广西全面深化改革力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时间:2021-10-29 12:07人气:来源: 广西日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要在新起点上接续奋斗,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广西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部署实施的各项乡村振兴战略改革举措,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涌现出一批好经验好做法。自治区党委改革办会同自治区党委农办等有关单位认真总结提炼,形成清单印发全区复制推广。

立足特色资源,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产业兴,则乡村兴。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立足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长期以来,鹿寨县林业产业处于“小、散、弱”的状态,资源优势不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此,鹿寨县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化运营”的园区建设和管理模式,构建“园区+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园区管理改革模式,组建成立专业的园区运营公司,园区管委会负责规划编制、行政审批等职责,原有的开发、建设、运营等职能划转到园区运营公司,实行市场化运营,成功解决了管理条块分割不清、市场化运作不灵活等问题。政府平台公司还与自治区直属国有林场合作成立龙头企业,建设120万亩高标准国储林项目,为园区企业提供稳定优质原材料。

改革两年内,鹿寨县林业规模以上企业由10家增至4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8亿元增长到65亿元,林农平均每亩增收200元以上。

发展村集体特色产业上,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镇六村村委另辟蹊径,为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长期生计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随着中马(钦州)产业园的扩建,六村村委抓住机遇,组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负责承揽产业园区的征地搬迁、回建安置、净地征收、土地平整等业务。合作社按成立时户籍人口数量,实行股权“生不增、死不减”的静态管理,以3000元/股的价格共设置3200股,并规定了股权转让、退出、分红等事项。同时,还成立公司,负责组建施工队伍,开展园区开发工程项目建设业务。

当年,六村村委就实现创收368万元,村民分红268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村民增收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步双赢。

改造提升乡村风貌,实现美丽蝶变

焕然一新的乡村风貌,为百姓幸福生活铺就靓丽色彩。

2018年以来,广西全面启动乡村风貌改造提升行动,持续打造彰显桂风壮韵的乡村新风貌,逐步健全农村建房管控长效机制。当前,全区已建成175个精品示范型村庄,基本整治11.42万个村屯,完成19.11万栋农房风貌改造。

北流市探索出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风貌改造机制,推行“建设归村、利益归民、管控归严”工作法。在风貌改造过程中,村民合作社作为项目建设主体,村劳务公司具体负责施工,各村组乡村振兴理事会发动群众全程监督。明确规定村劳务公司施工获得不少于总价5%的利润,用于乡村振兴公益事业。

为增加资金来源,北流市还梳理出“集体增收十条财源”,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归村资金”、上级涉农资金、征收耕地开垦费、上级财政风改专项补助、矿山资源开发收益、群众自发捐款等渠道筹集风貌改造资金,并规定村民按不超过总价20%出资,对建设主材实施集中采购,就近取材,每栋农房改造可节约成本5%以上。

实践证明,北流的改革经验,推动乡村风貌改造“快、好、省”,达到了风貌提升、成本降低、村民受益的目标。

基层乡村规划人员缺乏、技术力量有限、管理能力薄弱等,影响不少地方乡村风貌改造的进度及项目质量。

南宁市创新推动规划设计企业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简称“三师”)下乡服务机制,为乡村风貌提升、农房管控、村镇规划和传统村落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在市县组建工作指挥部,将分散在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的乡村风貌改造、农房管控、农村危房改造等职能整合起来,统筹“三师”下乡服务工作。乡镇组建“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加挂“综合行政执法队”牌子,赋予农村宅基地、农房建设管控等审批、监管职责。“三师”下乡实行有偿签约服务,服务周期为两年,市县财政补助每人每年6万元,县乡负责交通、伙食、住宿等差旅费和必要保障。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