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宁夏】西海固:蓄足动能再出发——来自宁夏脱贫乡村的调研(4)

时间:2021-10-21 17:23人气:来源: 光明日报

吴忠生产的黄花菜名扬天下。人常说,“明日黄花”,黄花菜花期短,隔天采摘花就蔫了。“我们建成了单体面积1万平方米的冷库,保鲜期可从几天延长到几个月,色泽、口感和新鲜蔬菜一样。我们还委托科研院所开发出了抗抑郁、降嘌呤的保健食品。”吴忠市委常委、红寺堡区委书记丁建成也勾勒了自己的“版图”。

农业产业化的真正目的,是让农民在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得到更多的收益。而要做到这一切,就要让农民融进来。

在固原市彭阳县红河镇宽坪村,成片的甘蓝长势正旺,一个个胖乎乎、圆滚滚的家伙争前恐后向记者“打招呼”。

“土地流转、村民务工、村集体入股分红,‘一地生三金’。”红河镇镇长杨国儒蹲在地头,掰着指头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地租500元;土地流转给东升农业集团后,村民到基地打工一个月3000到4500元;蔬菜大棚也能分红……日子好着呢!”

黄花“点亮”了生活,枸杞“火红”了光景,葡萄“甜蜜”了日子……告别了传统农业模式,地还是那些地,西海固从劣势中找到了强势,农业从“弱质”发展到“优质”。

走在秋日西海固的原野上,记者和这里的万千群众一样,心里漾着温馨、荡着喜悦、怀着希冀。

更让记者振奋的是,与贫困的奋争,与市场的竞逐,开阔了他们的胸襟,拓展了他们的见识。

故步自封、小富即安,再不属于这块土地!

农民素质提升——

涵养市场观念,培育新型农民,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你知道吗?以前人人皱眉的“土蛋蛋”,现在变成了人见人爱的“金蛋蛋”。

“从种子开始,我们的洋芋就不一般。你看这秧苗长得多旺嘞!一个大棚就养了15万株‘青薯9号’洋芋脱毒苗,能产马铃薯原原种37.5万粒。”宁夏天启马铃薯研发中心大棚里,技术人员马磊轻抚着翠绿的幼苗叶片,爱不释手。

这个研发中心年繁育马铃薯原原种5000万粒,辐射带动200万亩商品薯科学种植,种薯远销新疆、内蒙古等省区。

有了好种子,再配上科学种田技术,西海固的洋芋蛋完成了华丽转身。

“以前种地‘二牛抬杠、靠天吃饭’,几十个人才种五六亩,费工费钱不说,洋芋经常没刨就烂在地里。这会儿品种换得勤、倒茬倒得勤,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两个人就种380亩,年收益七八十万元。”站在田埂边讲起致富经,西吉县将台堡镇明台村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向根心里的自豪溢上了眉梢。

通过“土洋结合”摸索出种植“黄金法则”,他种出来的早熟洋芋品种一公斤卖到8元,就这,还供不应求呢。

洋芋的华丽转身,折射的是农民素质的嬗变。

两年前来到闽宁镇创业,禾美电商老板徐美佳为了招工愁肠百结:面试54个人,九成小学文化,没有一个会电脑……

更挠头的是,电商直播,姑娘们连句“欢迎来到直播间”,都说不囫囵。

培训计划从“零”开始:员工们上班学电脑,下班翻《新华字典》。培训,不但教会了她们知识,也为她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袤世界的窗口——你瞧!走进直播间,主播马燕正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介绍闽宁的蘑菇、中宁的枸杞、红寺堡的黄花菜……巧嘴,唤来越来越多的人“种草”宁夏正宗土货。去年,这个直播间销售额超过了1000万元!

的确,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的素质的提升。

提升素质,难点在哪儿?银川市委常委、永宁县委书记朱剑道出症结:祖祖辈辈土里刨食,如今,洗脚上楼,农民变成了居民,不少人一时不知所措。

他举了一个例子:闽宁镇玉海村建了46栋日光温棚,每个温棚年收入稳稳三四万元。可是,村民们宁愿收取微薄的地租,也不愿自己闯市场。

如果农民素质不提升、思想观念不转变,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提升,宁夏的做法是:立足“双扶”——既扶志又扶智。

红河镇苹果示范园区,活跃着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县里总结他们的特点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

秋阳不急不躁照着,看着枝头累累的果实,正在打理果园的红河村村民王占林,笑意似乎要从脸上流泻下来。“以前不懂啊,让果子使劲儿长。后来才知道,长得多不如长得好。果子等级高,才能卖出好价钱。”

标签:

本类导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