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微循环微更新探索北京老城保护街区治理之路白塔寺还原老城温暖

时间:2021-07-06 16:08人气: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第8版 大城之变

微循环微更新探索北京老城保护街区治理之路白塔寺还原老城温暖

  宫门口东岔、西岔胡同的中心广场改造后亮相,巍峨白塔和古朴胡同都成为走红的游客打卡地。

  巍峨的白塔,古朴的胡同,“蔚蓝一角,不异长空”。在742岁的妙应寺(俗称白塔寺)白塔重新向公众开放近一个月后,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又多了一处打卡地。

  “红墙映白塔”。白塔寺街区的瑰宝,可不止白塔,还有更新的胡同、共享的空间、重塑的邻里关系。作为北京老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过去6年来,白塔寺街区以“白塔寺再生计划”为蓝图,走出了一条微循环、微更新保护之路,成为北京老城保护与街区治理的一个缩影。

微循环微更新探索北京老城保护街区治理之路白塔寺还原老城温暖

  鲁迅博物馆门前整洁有序,吸引了年轻人合影留念。

  巍峨白塔古朴胡同 引游客打卡

  历经修缮 古老白塔展露新颜

  北京有两座赫赫有名的白塔。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是“小白塔”,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妙应寺内的是“大白塔”,始建于至元八年(1271)。当元朝首都——大都雄踞北京时,高约51米的白塔是城中最高的建筑,有“金城玉塔”之美誉,被称“制度之巧,古今罕有”。

  作为现存元大都最重要的文化古迹,白塔寺在它落成后的漫长岁月中,默默伴随着北京这座古都的演变兴替,自身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历经了数次修缮。最近的一次修缮启动于2019年6月,遵循不改变原状、最低限度干预、最大程度保护的原则,对白塔寺中路文物建筑进行了修缮。

  2021年6月10日,742岁的白塔以新的身姿重归人们的视线。重新开放的白塔寺迅速走红,仅6月10日开放首日便迎来了1160余位游客,年轻人拿着手机拍照留影,久久不愿离去。

  街区提升 留下乡愁改善生活

  同样走红的,还有周边的老胡同。紧挨着白塔寺、今天正式亮相的宫门口东岔、宫门口西岔,就是其中的两条。308米长的胡同,青瓦灰墙的外立面恢复了;坑洼不平的路面变得平整了;蜘蛛网般的电线全部入了地;还有改造后新增的微型中心广场,正好可东望白塔。

  “不同于以往胡同改造只在‘洗脸’,宫门口东岔、西岔胡同保护更新注重的是全面提升街区品质。”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新鹏说,在建筑外立面的改造中,为留下老居民的乡愁,采取了“一户一策、和而不同”的原则,居民院落中有保存价值的老墙、老门都被保留了下来,街边商铺则允许商户在保护建筑肌理的同时做适度改变。

  与此同时,改造的视角也从重视物质空间环境改善到全面关注人的真实需求。在看不见的地下,通过对现状雨污水管线进行梳理,实现雨污水排放通畅。胡同的路灯也重新做了排布,为的是让光照更均匀,点亮胡同居民的夜间出行。

微循环微更新探索北京老城保护街区治理之路白塔寺还原老城温暖

  游客在鲁迅书店咖啡馆内享受午后时光。

  历史文化保护区 六年微更新

  市井胡同 自发建设人口混居

  “最具市井气息的京味儿胡同。”各种打卡白塔寺的攻略中,旅游博主、时尚达人们对白塔寺街区的独特魅力赞不绝口。想尽情欣赏美丽白塔的游客,在莲COFFEE&T、熊煮咖啡BearBrew、致璞等网红咖啡馆里能找到最佳拍摄视角的精致露台;要深入体验老北京的胡同生活,可以溜溜达达去参观从大杂院改造变身而来的共生院、社区会客厅,或是直接入住设计大师操刀的精品民宿。

  从阜成门内大街望向两侧,北京的两面清晰可见。一面,是金融街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面,是包括宫门口东岔、西岔胡同在内的低矮平房。

  作为北京老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总占地面积约37公顷的白塔寺街区,历史上是由百姓自发建设而成。这里,是最具有多面性的地区之一,妙应寺白塔、慈因寺、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旧居、花鸟鱼虫市场……可谓汇集了古都文化、市井文化和名人故居文化。这里,也是混居性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人口增多,区域内众多私有院落变为“大杂院”形态。

  曾有过一组统计数据。长期以来,院落加建、垂直加建导致白塔寺地区22%的胡同宽度不足3米,20%的路口断头,70%的居住建筑质量堪忧,68%的住户忍受着没有户厕的不便。

  老城保护 还原风貌设施更新

  这样的面貌,显然难以存续。转机,出现于2015年。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