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林西县五十家子镇: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绘就镇域产业发展富美蓝图

时间:2022-08-23 11:36人气:来源: 林西县乡村振兴局

       菌飘香,牛儿壮,“丰”景如画采花忙。热情似火的北方夏季,走进林西县五十家子镇,一幅繁忙的盛夏丰收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菇香满棚:食用菌产业联合体“育”出乡村致富经

       走进太平庄村食用菌产业园区,70万棒冬菇菌棒已经上棒完毕,正值盛夏,大棚里在严格控温调节下却凉气袭人,一个个菌棒排列整齐,几日后将迎来第一次大量出菇。

     “七月迎来全国的入伏期,南方温度太高,出菇基本结束,我们北方开始抢抓机遇,利用昼夜温差较大,开始上架生产冬菇,如果天气、温度、湿度控制的好,能先出两到三茬香菇中的精品草原花菇,每斤市场价8元左右,三茬花菇基本回来菌棒的成本了。现在在园区务工的村民有74人,涵盖了太平庄村、东边墙村、五十家子村等7个行政村。”太平庄村支部书记孔海芹介绍。

     “采菇是一天120元,运输菌棒一天正常能挣300元,这会自家的地都种完了,我们还能来就近打点零工。自从园区招工以来,我们附近的村民不用完全靠天吃饭,一年到头都有活干。”大马金村村民徐青喜滋滋地说道。

     “太平庄村食用菌产业园区是五十家子镇内独有的一处冬菇种植基地,下一步,五十家子镇党委政府将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不断加强精准招商力度,扩大冬菇种植基地规模,配套建设菌棒加工车间和干菇生产车间,打造分工厂化生产区、标准化种植区、仓储销售区、综合办公区四大功能区,推动冬菇产业园区提档升级。”五十家子镇政府镇长张波说。

       走进位于轿顶山村的花菇菌棚,菌菇的芳香夹杂着潮湿泥土的味道扑面而来,沁人心脾,一排排菌棒上各种方向的“小伞”长势喜人,工人们“一人一道”边分拣边采菇,忙得不亦乐乎。

       成筐成箩,成车成仓的草原花菇花开盛夏,轿顶山村民项伟承包管理了园区内的12个大棚,夫妻二人月保底收入12000元,年底参与园区四六分红。这种企业承担全部风险,村民保底+分红的收益模式,保证了村民稳定增收。

       同样喜获“二茬美菇”的还有东敖包食用菌产业园区,园区内现有菌棒100万棒左右,日产量两万斤,产品远销至韩国、日本。到今年年底,预计全产业园区较去年出菇多两三茬,每棒产量增加0.5斤,效益增加1元左右。

       2022年,五十家子镇共建设轿顶山、东敖包两个花菇产业园区,共种植花菇900万棒,日稳定出菇量达到4万斤左右,通过严格分拣定级,精品菇能卖到9元一斤,末端碎菇通过今年新建成的菇脆生产线加工生产成菇脆,单价可达30元每斤。实现了花菇效益最大化。

       一业旺,百业兴,食用菌产业的兴旺发展,意外让房屋出租成为了一种新的增收渠道。“这一个月内,我帮助园区租了9家房子,住的都是园区从全国各地招聘来的采菇工人,六个月房租1500到3500元不等,产业兴旺,让我们的老百姓过日子更有奔头啦!”轿顶山村党组织书记宝革梅笑着说。

       近几天,五十家子镇小河南食用菌产业园内试种的30万棒平菇也迎来了丰收季,两辆满载万斤平菇的运输车正式启程,首发往吉林、天津。走进大棚内,一簇簇黑“帽子”横成行、竖成排站在雪白的菌棒上。它属于平菇的一种,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黑牡丹,也称灰菇、侧耳菇。2020年,小河南食用菌产业园区依托特殊的沙地生态环境,大胆进行新品培育,品种改良。“黑牡丹”就是试种植的一种。目前,小河南产业园区成为了内蒙古区域内平菇日产量最大的园区,日平菇产量达8000斤左右。

       据园区致富带头人杜华介绍,按照当前市场价格每斤平均3.5元来算,一个菌棒保守菇量2斤,扣除菌棒、人工、水电成本,一个菌棒能稳赚4.5元。采菇工人一天120元工资,当日结算,目前共带动37人就业。

       近年来,五十家子镇党委结合镇域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大力推进镇内食用菌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2022年,五十家子镇依托春启生物科技公司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和春盛菌业公司现代化菌棒制作项目两个招商引资“飞地项目”,投资建设日产0.3万罐香菇罐头生产线一条、日产香菇酱1.25万瓶生产线一条和日产香菇脆0.5吨生产线一条,建设5300平生产车间、4700平研发中心;建设冷链仓储加工出口物流生鲜配送中心17600立方保鲜库及配套冷藏保鲜运输车辆和烘干车间、场地硬化、绿化等基础设施。预计达效后年均销售收入达2亿元,带动就业500余人。建设年产3000万菌棒车间6795平、发菌冷库15000立方、餐厅宿舍1260平,配套建设硬化绿化等基础设施。预计达效后年可生产菌棒3000万棒,实现产值1.2亿,带动就业400余人。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单一到多元、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的转变,五十家子镇多年来的多元化发展之路成为食用菌产业在这个塞北小镇蓬勃发展的生动实践。

       金菊满山:千亩万寿菊“开”出增收好“钱”景。

       食用菌产业园内菌香四溢,位于五十家子镇东边墙村的种植基地却是花香萦绕。盛夏时节,雨后初晴。走进五十家子镇东边墙村万寿菊种植基地,千亩花田一望无际,绿意盎然。一株株翠色的花茎上,三三两两地绽出了金黄的骨朵。微风拂动,送来了阵阵泥土混合着新芽初绽的清新气息。蓝天白云,碧海黄花交相映衬,绵延至群山脚下,美不胜收。

       今年年初,在五十家子镇党委政府牵头下,东边墙村与河北力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2300余亩万寿菊种植订单,以“企业+农户”购销订单为发展模式。今年一月份,东边墙村156户村民以一亩地550元的价格与企业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

     “我年纪大了,出去打工也不现实,现在能守家在地的,来这儿干个个把月,就能收入好几千元,还不耽误自己家里的活儿,这种好事儿还上哪儿找去!”东边墙村村民袁术珍说道。

     “前期流转土地,收取租金,一亩550元,移栽期还能来打工,一亩地60元,到这两个月出花了来采摘,采摘期内一亩地产花量能有两到三吨,一斤0.2元,整个种植季下来,村民们每亩地纯收益预计能达到1400元。会开车的还能去拉苗,一趟能挣550元。”东边墙村党支部书记沈树东介绍道。

       五十家子镇东边墙村在产业培育上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力谋划产业发展,大力引导村民流转土地,发展万寿菊特色产业,一朝使得千亩荒山变花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美化共利双赢,让“金色花海”成为东边墙村一道靓丽的产业风景线。

       肉牛满圈:优质肉牛养殖“牵”出一方致富路

       走进五十家子镇九连庄村肉牛养殖大户苗永刚的养殖场,宽阔的牛舍里,上百头安格斯肉牛毛色鲜亮,膘肥体壮,正悠然自得的嚼着新添的草料。不远处,新生的小牛犊正缩在牛妈妈的肚子下,探出脑袋好奇地打量着众人。“2020年我和表弟两人合伙,份养了180头基础母牛,到去年年底,我俩就卖出了63头牛犊,年产值达到64万元。‘牛’市一直比较稳定,优质肉牛价格波动不大,加上这两年县里和镇上的政策扶持,棚圈补贴,让我们养牛户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苗永刚难掩内心喜悦,忍不住和大家分享起了他的“养牛经。”

       2017年,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牵头下,北京祥达瑞林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林西县五十家子镇投资兴建安格斯牛繁育基地。镇党委与公司经多次磋商,最终提出“三二二”安格斯母牛份养计划,即每10头安格斯母牛为一组,份养三年,第一年收回3头牛犊、第二年收回2头牛犊、第三年收回2头牛犊的份养模式。同时,镇党委对周边养殖户及养殖地点多次调研,参照五十家子镇现有经济状态和群众习惯性生产模式,决定把九连庄村定为“养牛村”。

       目前,九连庄村份养的基础母牛达到430头,安格斯优质肉牛养殖产业的兴起,成了这个小村庄村民们的“增收秘方”。

       肉牛养殖产业是五十家子镇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五十家子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的骨干产业,2018年以来,五十家子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肉牛产业的培植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引入大型优质肉牛品种改良本地黄牛,不仅头均重量增加了,且肉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良种覆盖率80%;近两年,按照林西县委、县政府对肉牛产业的规划,五十家子镇进一步强化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及规模户的建设,目前建设有五十家子村、西耳子村2个肉牛养殖大村;老房身村和西南沟村2个肉牛养殖小区,全镇养牛户共829户,存栏数达4万头以上。

       近年来,五十家子镇用活本地资源,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大力引导村庄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产业优势,让“一村一品”做出小镇“大文章”,让富民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力。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林西县乡村振兴局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本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