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北京:12345热线3年受理群众反映3134万件(2)

时间:2021-12-20 11:15人气:来源: 经济日报

  镇政府接到派单,立即安排村委会与王女士对接,每日定点到家取饭,用保温箱送到小区外面交给医院护工,确保无菌饭及时送到医院病房,让小朋友能一直吃到妈妈做的饭,感到家的温暖。

  “接”要及时,“派”要精准,“办”在一线,“评”要科学。和王女士一样,对许多市民而言,接诉即办不再是“远在天边”的口号,而是“近在眼前”的获得感,看得见,也摸得着。

  数据也能印证百姓对12345热线的认可。报告显示,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北京12345热线共受理群众来电反映3134万件,其中派单办理1301万件,诉求解决率从53%提升到89%,满意率从65%提升到92%。

  从来电号码看,热线来电号码量从2019年的282万个增长到2020年的435万个,再到2021年的562万个,三年增长了99.3%。其中,70余万个来电号码连续三年拨打12345热线。一批乱搭建、乱停车等百姓身边的烦心事得到解决,一批菜场超市、公园绿地等便民利民设施相继建成,家门口的事有人管、有人办了,大家赞叹“12345真管用”。

北京:12345热线3年受理群众反映3134万件

  大兴区接诉即办调度指挥中心内,工作人员在处理市民来电。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资料图)

  主动治理 “每月一题”专攻27个“硬骨头”

  随着群众大量身边事的解决,也留下不少共性的、疑难的“硬骨头”。2021年以来,北京市对高频难点问题主动发力,把接诉即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主抓手,建立“每月一题”机制。

  基于2020年接诉即办的民生数据富矿,北京分析“算出”房产证办理难、预付式消费退费难等12类主题、27个问题,用“治理”解决普遍性问题,用“整治”解决突出问题,用“改革”破解民生难题,以点带面、标本兼治。

  许多问题属于历史性难题。比如房产证办理难,由于情况复杂、时间久远、材料遗失,需要突破的政策很多。本着“尊重历史、无错优先、违法必究”原则,本市出台相关政策,把开发建设单位与购房人的责任分开,优先为无过错的合法购房人办理房产证,然后再对开发企业违法行为开展联合惩戒。目前,“无错优先”原则正在逐步推广到其他有历史遗留问题需解决的改革领域。

  新业态新领域类问题,市级行业主管部门主动出台政策措施及制度标准。针对网络消费纠纷问题,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出台《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措施》,市市场监管局制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主体责任清单》。一些季节性、周期性、规律性问题则“未病先治”。

  “每月一题”也不是由政府大包大揽,而是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市住建委创新构建“居民出一点、企业投一点、产权单位筹一点、补建设施收益一点、政府支持一点”的老旧小区改造资金分担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民政局鼓励社会资本增加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培疗机构改革为养老机构,同时鼓励社会化餐饮企业参与养老服务,开展社会化助餐服务,让老年人就近吃到“放心饭”。

  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得怎么样,群众说了算。从市民诉求看,2021年10月20日至11月20日,27个问题的诉求派单量环比全面下降。下降超过20%的问题有10个,其中下降幅度超过30%的问题有4个。从4-11月诉求派单量来看,大部分问题呈波动下降趋势。

  “每月一题”还将进行年度动态调整。2022年,“每月一题”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进一步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物业服务不规范、餐饮行业食品安全等17个痛点难点问题。

  科技赋能 推进民生大数据与“城市大脑”融合

  接诉即办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贯穿其中的是一场深刻的治理革命。

  2021年9月24日,《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颁布实施。这是北京市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对近年来接诉即办改革实践经验的一次系统总结与提升,标志着接诉即办改革进入到法治化发展轨道。

  未来,接诉即办改革将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推动12345市民服务热线从接诉服务平台向民生大数据平台、城市治理平台转型升级。

  本市将制定12345热线服务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拓展群众诉求受理渠道,推动诉求类别精细化分流,加强热线工作人员职业化建设,完善知识库共享、专家支持、分中心联动等机制,提高热线接通率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动态调整接诉即办职责目录,健全首接负责和提级响应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复杂疑难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市民诉求接得更快、分得更准、办得更好,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城市“总客服”。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