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亮点纷呈成首都红色新地标

时间:2021-06-29 11:51人气:来源: 人民日报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亮点纷呈成首都红色新地标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京城建集团供图

“这座建筑庄重大气,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进去参观了。”6月23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侧区域,骑着共享单车前往“打卡”的高先生用影像定格这座气势恢宏的“红色建筑”。这座建筑就是刚刚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正式开馆。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七一”后将适时对公众开放,这座历时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建造而成的建筑,从设计到建成的各个环节均贯穿了创新、绿色、高质量等理念,可谓亮点纷呈,成为首都红色新地标。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亮点纷呈成首都红色新地标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序厅内景。 北京建院供图

设计亮点——

承袭新中国经典建筑红色基因

应用数字等新技术实现舒适观展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意义特殊而重大,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和其中蕴含的伟大精神,同时兼顾功能性,成为我们面临的首要挑战。”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主设计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建院)首席总建筑师邵韦平说。

时间回到1959年,为献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北京“十大建筑”拔地而起。邵韦平所在的北京建院是当时天安门广场建筑群主设计单位,也是人民大会堂设计方。

“当时留下的宝贵经验和设计成果,对北京建院承担这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党史展览馆设计提供了很大帮助。”邵韦平说,“党史馆位于北中轴线东侧,我们考虑跟中轴线的关系,把建筑主立面安排在建筑西侧正对轴线的方向。人民大会堂将西方平顶式结构、柱廊和中式纹样,琉璃瓦屋檐相结合。在党史馆设计中,我们也借鉴了这样一些处理手法,体现了历史的传承性。”

党史馆整座建筑将经典的柱廊风格和中式建筑纹样相结合,通过厚重的实墙和虚实变化的柱廊及玻璃幕墙,共同形成一种庄严的纪念效果。在内部空间布局上,双轴线对称的形式使建筑看起来周正庄重,更能体现传统文化的精神。建筑细节造型上也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特征,柱廊的柱头、柱础采用了宝相花造型图样,柱与柱之间通过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额枋进行连接,使立柱更加稳定。东西柱廊两端的花格墙装饰,融入向日葵符号,突出党史馆的特征。

人们从新落成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既能看到人民大会堂等新中国经典建筑的影子,同时也看到了新时代的建筑风貌。北京建院团队在设计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时,不仅承袭了新中国经典建筑的文化基因,也追求功能上的现代性,力求符合新时代的要求,他们为这座红色建筑注入了前沿建筑理念和建筑技术,从而更好服务社会和公众。

展陈功能是向观众展示党的百年历史、展现建筑内涵的核心要素。党史馆展览内容连续、专题繁多,为保留历史的连续性,设计团队打破了以楼层进行区分隔断的传统,采用符合现代展陈理念的连续展陈流线设计,组织了一条螺旋上升、循环向上的“人性化”观展流线。

观众从一层前厅开始,顺时针循环观展,之后沿中轴线上的台阶和扶梯进入上一层,“通过渐进的空间转换,形成层层递进、由下而上的展览动线,参观者在向上层层行进中会产生一种仪式感、崇敬感,同时寓意我们党的事业不断走向新高度。”邵韦平说。

考虑未来党史馆参观活动较多、人流密集,设计方在六层设置了可供1000人举行大型交流活动的红色大厅。过往,观众需要在展馆外排队等候观展。此次,设计团队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侧广场地下设置了一个约9万平方米的公共服务空间,配有餐饮、影视等服务设施,观展前观众可在那里等候,观展后也能得到休息。

北京建院设计团队立足新发展理念打造新时代展馆,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确保建筑每一个细节精准美观。建筑按照国家绿色最高标准配置,在屋顶设置了连续的太阳能采暖台架,并专门定制太阳能集热管,使之与建筑造型完美结合,既遵循绿色生态理念,又具有现代美学效果。

此外,建筑多处采用了减碳技术,例如,为满足文物和展品对室内湿度的要求,博物馆通常会采用蒸汽加湿,导致大量直接碳排放。党史馆设计方以组合加湿的方式,取消了燃气蒸汽锅炉,每年预计可减少约600吨直接碳排放。还采用冰蓄冷系统,利用夜间低价电进行制冷,用于白天高价电期间的能源需求,减低供电煤耗,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做贡献。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亮点纷呈成首都红色新地标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馆徽和柱廊。北京建院供图

施工亮点——

像绣花一样精雕细琢神圣殿堂

56项专利攻克难关创多项“提前”纪录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