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联播政务动态

新农村网_新农村客户端

当前位置:

创新引领北京海淀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

时间:2021-04-12 08:20人气: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创新引领海淀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

创新引领北京海淀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

九号公司是一家聚焦短距离交通工具和机器人创新研发的企业。平衡车、滑板车、配送机器人等科技新产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 阎彤摄

本报记者 于丽爽

海淀,因水多而得名。历史上稻田、菜地遍布,曾是北京的米袋子、菜篮子。改革开放以来,海淀区汇聚中科院、清华、北大等科研力量,以国家改革创新试验田为己任,走出著名的“中关村之路”,成为领跑全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未来,创新驱动,海淀将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

做“创新合伙人”陪伴企业共同成长

4月9日,采访团一行走进海淀区东升镇东升科技园一期,一打眼环境就让人身心愉悦:建筑普遍不高却雅致耐看;绿化有草坪有花树,喷泉池塘点缀其间;景观小品时尚感、科技感十足;穿行在园区的年轻人步履匆匆、若有所思。

园区企业,更是跑出了创新加速度。

“我们是2013年下半年入驻的,当时只有一个办公区,面积五六百平方米,现在已经有七八个办公区了,面积加起来1万多平方米。”九号公司董事长兼CEO高禄峰介绍。

九号公司是一家聚焦短距离交通工具和机器人创新研发的企业,产品涵盖平衡车、滑板车、配送机器人等。公司2015年收购了世界平衡车鼻祖Segway,同年完成6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2016年在美国发布了首个陪伴机器人;2018年联合美团公司发布了配送机器人;2020年10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九号公司的高速成长离不开东升科技园的创新服务。

“公司研发了一款割草机器人,主要面向欧洲市场。在国内想找大面积的草坪做测试很困难。”高禄峰说。当公司向园区提出,能不能在园区的草坪上做测试时,园区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只是一件小事,但足见园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我们做配送机器人也是先在园区做测试,为此,园区还支持我们对电梯做了适配的智能化改造。”

东升科技园2012年获得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的批复,成为全国第一个冠名“中关村”的乡镇运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0年间,房租收入已由最初的占大头降至如今的40%左右,实现了由“瓦片经济”阶段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

东升科技园的创新服务是海淀区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缩影。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海淀区提出“创新合伙人”概念,把政府掌握的、能影响和撬动的科学家、高校、高新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各种创新资源整合起来,赋予“创新合伙人”地位,再发挥地方党委政府的组织优势,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围绕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提供服务。

经过几十年发展,截至目前,中关村科学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550家,独角兽企业44家,上市企业242家。“十三五”时期,海淀经济总量年均增速7%左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50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和增长贡献均位于全市首位。

布局高精尖做强原始创新策源地

集成度最高最灵敏的五指机械手,能够缝合葡萄皮的单多孔模块化腔镜手术机器人,能够实现肺部精准穿刺的手术机器人……走进位于东升国际科学园的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具有高超技艺的机器人令人叹为观止。

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是北京市正式授牌的医疗机器人创新中心,由中关村科学城公司参与建设。中心汇聚了国内外一流高校院所、顶尖科研机构、临床医院和行业联盟的优质研发资源,聚焦医疗健康领域技术创新需求,面向医疗机器人创新全生命周期,建设样机制造、前沿技术、共性技术、产品设计、检测评估、临床研究六大中心,设立创新智库,发起创新基金,构建创新驱动的高精尖产业体系。

截至2020年,机器人创新中心服务近30家科技创新企业,在孵企业估值增长近11.1亿元。眼下,中心正积极推进位于金隅智造工场的医用机器人样机制造平台建设,以缓解医用机器人与高端医疗器械企业中试空间与生产资质匮乏的痛点,助推产业发展。

布局、支持医疗机器人产业发展,是海淀区增强创新策源功能的举措之一。

2020年投入近2亿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关注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成立总规模27.85亿元的中关村科学城科学家基金,引导科研资源解决重点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问题;在全市率先开展科技应用场景建设工作,目前24个新基建、21个新场景项目依次展开……从“跟跑”到“陪跑”“领跑”,海淀区围绕“原始创新策源地”定位,从承接国家实验室、重大创新平台落地建设,发挥新型研发机构鲶鱼效应,引导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式,带动协同各类创新主体,全面增强创新策源功能。

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