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6人气:加载中...
很多人羡慕“说走就走”的旅游,可是在古代,这就叫做背井离乡!为什么呢?
古代人烟稀少,交通不发达,一旦离开了你所熟悉的生活环境,那就意味着前途难料、生死未卜!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背井离乡呢?那么,“离乡”为什么要“背井”?背的是什么“井”?
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井”,是向地下开凿的,用于取水的一种公用设施。这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而在掘井技术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只能靠着河流生存。世界上几个文明古国也都是靠着河流两岸才发展起来的,古埃及靠着尼罗河,古巴比伦靠着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印度靠着恒河、印度河,古中国则靠着长江、黄河。
河水性格暴戾不稳,不定期的洪水不但会冲毁家园田地,甚至还会随时掠走人们的生命。所以,先民们沿河定居也是很危险的,但又离不开河流。因为,离开河流就意味着离开了水源,离开水源如何生存呢?直到古人发明了打井技术,这种状况才得以改变。
自从有了水井后,人们便有了远离河流居住的条件。这对于生活的安全、农田的扩充、人口的繁殖,无疑都有极大的好处。
1957年,我国考古工作人员在河北邯郸发现了两口古井,经考证离现在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因此可以肯定,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开凿水井的国家。不过,那个时候的“井”不叫井,叫做“泉”。
《管子》记载:
“(凿地)二十八尺而至于泉,……其水白而甘”
《农政全书》还记载了打井凿泉的方法叫“审泉源法”。讲了半天,还是没弄明白“背”的那个“井”到底是什么?
《易·井》云:
“改邑不改井。”
“邑”指的是部落、村庄或者城镇,“改邑”就是搬家,离开曾经生活的村庄或者部落。“改邑不改井”的意思是说,家可以搬,但是,“井”不能改。如此看来,这个“井”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水井”不是一个意思,而是一种法律或者制度,也就是夏商周三代都推行的“井田制”。这就意味着,无论你搬到哪里,只要是在诸侯国的管辖范围内,就要遵守国家的制度——井田制。
那什么是“井田制”呢?
《孟子·滕文公上》 载: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图1:“井”字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井”字(见图1),其实相当于画了一个井田分布示意图。春秋时代之前,土地为国家公有,由政府把每方里土地按“井”字形划成九个区。每区的大小是100亩,正中间那100亩属于“公田”,其余八区为私田。私田分给八户农民耕作,收获归自己所有,公田由八户农民共同耕种,收获全部缴给国家。男子成年受田,老死还田。
《周礼·地官·小司徒 》载 :
“……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
大体意思是说,在井田制时代,一个人的生老病死、赋税徭役等,几乎所有权益都和“井田”紧紧捆绑在一起 。一个人从生到死,是很难离开土地的。因此,《易经》才说“改邑不改井”。
那么,井田的“井”后来是怎么变成了水井的“井”了呢?
图2:“井”字的金文
原来,每一块“公田”正中都要凿一口井。这口井的水不仅灌溉,也兼做饮用,它的位置适中,八家取用都很方便。正因如此,金文的“井”字中间都有一点(见图2)。此外,一直到战国文字甚至小篆和早期的隶书,“井”的中间都还有一个点(见图3),这个“点”就是取水的井,属于公共财产。
图3:“井”字的战国文字、小篆和早期的隶书写法
再到春秋时期,由于战乱频仍,土地也被不断地兼并变换,再加上铁质农具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就很难再控制住人了。农民不必单纯依靠国家供给的土地,也可以自己开荒种地。鲁宣公率先承认土地私有,并实行了“初税亩”制度的改革,其他诸侯国纷纷效仿,“井田制”就走向瓦解了。
图4:“井”字其他字体的写法
然而“井田制”虽然瓦解了,但是原先井田当中的那口井还是需要继续发挥作用的。那个时候“打井”是个大工程,靠个人或者单个家庭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井”必须公用。直到现代,我小时候生长的农村,那里也是一个村共用一口井。“井田”的意义消失之后,古文字“井”中间的那个“点”也就被省略掉了(见图4)。
人类离不开水,也就离不开井。因此,“井”的功能就太大了。除了为整个村提供水源供应外,还兼具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那就是村民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相当于一个村的新闻发布中心,几千年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市井”文化。
当一个人外出谋生的时候,走出这个村就相当于背对着“井”的方向离开了,这就叫做“背井离乡”。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来汪国真的诗: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本条信息为推广,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责任编辑:赵世勇
来源: 动静原创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动静原创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