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人气:加载中...
贾克勤
“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出自庄子语,记得这个内容被姚先生用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已有很多次。在我的印象里,2012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薪火相传 翰墨流光”——章太炎、姚奠中师生书艺大展时,“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是整个展厅里最大的一幅书法作品,前来参观学习的人都为“百岁鸿儒,挥毫泼墨”及其书法造诣点赞。《庄子·秋水篇》是姚先生分别于1997年、2003年用行书抄录的两件书法作品,无论是笔法上、墨气上,还是行款上和神韵上,都堪称精品,两幅《庄子·秋水》篇书法作品曾被山西省博物院于2012年以“文墨春秋:姚奠中、张颔、林鹏书法作品集”为主题举办大型展览,展出后备受关注。
《庄子·刻意》有语:“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这幅书法作品是姚先生在多次大型书展中必写的一个内容,如果读懂后,再能真正理解姚先生的用心,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姚先生在《论学篇》一文中专对庄子进行了客观论述:“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蒙(今河南商丘)人,曾做过漆园(今山东菏泽南)吏,他的生活很贫苦,穿着粗麻布衣,还打着补丁。他不肯做官,曾拒绝楚威王的聘请。他是一个绝顶聪明而又博学的人,对社会上丑恶的事情极端憎恶,但对人却又有丰富的热情。他激烈、勇敢,但又消极、逃避;他苦闷、沉思,终于走入玄想。作为一个哲学家、思想家来说,他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大师;而作为一个文学家来说,他却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的散文家。”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这是庄子主要的创作方法。也就是说,全书的9/10是“寓言”;而“寓言”之中,又有7/10是“重言”。“寓言”是编造个故事,来寄托自己的思想;而“重言”是编造故事时,借重古人的名字,以加强所说的权威性。由于庄子非常熟悉古代的神话传说,又十分熟悉各式各样的人物和自然界的万物万变,因而他能随手、随口编出故事,运用丰富的资料和语汇,通过惊人的想象、巧妙的手法,来达到抒情、说理的目的。他的书“差不多是一部优美的寓言故事集”(郭沫若语)。如果用西方浪漫主义的概念来套的话,庄子的散文,可以说最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了。《庄子》书中许多名篇,均是以若干故事组织而成的,从《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以至《秋水》《至乐》莫不如此。在故事中,庄子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特别是生活细节上,大都描写得具体生动,而更难得的是善于传神,他要读者“得意妄言”,而正以“不言之言”传达了言外之意的“神”。这对中国美学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像《逍遥游》,既着重描画了大鹏的飞,又巧妙地描写了“蜩与学鸠”的“笑”;“笑”,既淡淡地嘲弄了小知小才者的不自量,又进一步说明大、小都有的局限。他就这样用故事形象来进行说理。像《齐物论》,连用16个形容词来描写“万窍”的形状和声音,结合着总的声音形状的描画来隐喻各家无意义的争辩。像《养生主》,描写“庖丁解牛”的动态和庖丁自述解牛的精神状态,即如何“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塑造了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还有,《德充符》里所写的“子产”,自恃“执政”的骄矜;《在宥》里所写“鸿蒙”的“游”;《秋水》里所写“河伯”与“北海若”的对话和“焰井之蛙”与“东海之鳖”的谈论;《盗跖》里所写孔子的卑屈和跖的威严;《田子方》里所写的列御寇射;《则阳》里所写的“蛮触之争”……都写得形神兼备,正如鲁迅所评:“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而他对后世文学发展影响之大,也是很少有人能比的。
姚先生钟情庄学,且得庄子之真,其“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似是对先生的真实写照。姚先生说,我研究《庄子》,主要是看重庄子对人生的作用,特别是对精神修养的作用。《庄子》使人思想开阔、毫不偏执,而意志坚定。姚先生曾说:“对诸子,从初中时起,我就买了《十子全书》,泛读后,最喜老、庄、墨3家,特别是庄;到章门后,我的研究方向就定为诸子,而以《庄子》为重点。”他认为:“庄子认识事物、事理都是相对的。庄子对人生的最大启示是,看待事物要从更高的层次看,就可以看透事物、看‘明’事物。庄子站得高、看得远、看得深。”采取这样的态度来待人接物就不会偏执。这是非常独特而高超的一种境界。
姚先生18岁时读《十子全书》,就特别喜欢《庄子》;23岁在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求学时参加论文竞赛,以一篇《拟〈庄子·秋水〉篇》夺冠,获排印分发全校的殊荣;后又去苏州章氏国学讲习会学习,25岁完成研究生论文《魏晋玄学与老庄》;32岁时任四川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国文系副教授,讲授庄子研究等课程,并印出讲义《〈庄子〉通义》;36岁则在《云南论坛》一卷第6期发表论文《〈庄子〉内篇间绎》,并撰写《论治诸子》和《诸子略论》;44岁时《试谈作为文学家的庄子》刊于《山西师院院刊》。
《过庄子庙》3首,是1940年春日寇攻陷了皖东时,28岁的姚老师于3月逃难到大别山,这是路过安徽蒙城游览城东的庄子庙时所作。
一
漆园有小吏,体道超常流。鲲鱼化鹏鸟,蝴蝶梦庄周。寿夭宁有异,是非本同俦。吉祥生虚室,任天逍遥游。但怜人间世,嚣嚣复悠悠。
二
至人惟寂寞,庄周独多情。隐词皆感激,高歌同哭声。痛极甘曳尾,愿死悔蕲生。万籁咸自取,解悬齐殇彭。著书动千载,神识照八纮。
三
我来谒生庙,怊怅心欲摧。豺狼横九有,中原多奸回。战血生青草,白骨化尘灰。扞敌同所愿,阋墙倍可哀。我欲从生去,去之濠水渨。洪水摧濠梁,猛兽出林来。眇躬何足算,但忧万人灾。感之肠欲断,空殿徒徘徊。
梁归智教授认为,《过庄子庙》是姚先生“庄学”中的一次诗意体现,姚先生的“庄学”则别有心得,《过庄子庙》其思想之深厚、情感之挚诚和艺术之超卓,就洞然昭然了。第一首诗共10句,概括《庄子》书中最突出的一些思想和意境,如鲲鱼化鹏鸟的“逍遥游”,庄周梦蝶而“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的“齐物论”,“小年”和“大年”的寿夭、是非无差别论,“坐忘”和“玄览”的虚室生白等,其画龙点睛之语则在最后两句。“人间世”本内7篇之一,重点讲处世之道,“但怜人间世,嚣嚣复悠悠。”全诗最后落足于对“人间”的关切,表达对社会黑暗历史异化的深刻痛感,即第二首之所谓“痛极甘曳尾”,这就是后来姚先生所申论:“庄子的思想在当时的具体条件下,却仍有进步性、甚至革命性的东西。”“他深刻透彻地批判了现实,为古今所少有。”这才是庄子“体道超常流”的本质,核心是一个“怜”字,也就是对“人间世”之“放不下”的一腔真情、一颗热心。这种由“内圣”而“外王”的情感思路,在第二首开头就发为警句:“至人惟寂寞,庄周独多情。隐词皆感激,高歌同哭声。”可谓直捣垓下、石破天惊!“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如此超脱而“寂寞”的寓言、卮言其实只是表象,其所蕴含的内核却是“多情”,那貌似旷达的“隐词”和“高歌”,却是“感激”和“哭声”!荒诞奇特的故事,暗示着多么炽烈的对现实人生、社会之刻骨铭心的体验!《秋水》篇中说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至乐》篇中说死人的髑髅宁愿死而不愿复生,说死的解脱“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齐物论》说人籁、地籁和天籁,有“吹万不同”语,“万籁”出此;《逍遥游》中活了800岁的彭祖与8000年的大椿一比,长寿和殇夭也很难绝对;“解悬”则为《大宗师》篇中“悬解”之倒语,所谓“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悬)解也”,亦看破得失生死之喻……这些关乎“形而上”的庄周哲理确实宏观而超轶,能让人恍然大悟、获得心灵解放,真乃照彻宇宙的“神识”、耸动千载的奇书。然而,这些“勘破”之典故皆统摄于开首4句、统摄于关键词“多情”,看破了、看穿了却不“冷”而要“热”,对现实、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这就是姚先生意中的庄子之精神和情怀之实质。故顺理成章,第三首就直接切入了当时外寇入侵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的严峻现实,16句分为两段,前8句刻画血淋淋乱纷纷的当下,笔笔沉痛、字字血泪,鞭挞日寇为横行的“豺狼”,斥责汉奸卖国,表达抗战志愿,感慨国人犹自党派内争、未能团结一致对外,此情此景让人痛苦哀伤,故下段开始说想随庄子避于濠水,《秋水》中庄子和惠子作濠梁之游,“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但紧接着,却以洪水摧梁、猛兽出林揭示国难深重已无处可避,而踏实于“万人灾”和“肠欲断”。最后一句“空殿徒徘徊”留下了一个在空寂的大殿中独自徘徊的青年身影,可谓“以景结”,富有形象感。一个“空”、一个“徒”,再加上“徘徊”,孤独、愤怒、焦急、希望,思感纠结,纷纭万状,尽在其中。当全民族遭遇劫难,任何个人的痛苦都与民族国家联系在一起,只有勇敢面对而不能也无法逃避。从艺术技巧说,这可谓“反跌”,究其实,却是真实感情的自然结构。姚先生在自序中概括《魏晋玄学与老庄》论文宗旨时说:“结语引《文中子》的话:‘虚玄长而晋室乱,非老、庄之罪也。’可以概见其主旨所在。”这也可以看作就是《过庄子庙》的微旨,庄子的根底不是“相对主义”和“消极避世”,而是“内圣外王”。姚先生于1938年春曾参加过两个月抗日游击队,时年26岁,正是“知行合一”的体现。姚先生十几岁时就学作长篇歌行体诗,后深入朴学,诗也转写五言古诗。故姚先生的诗作以感情真率、语言古朴为尚,非雕章琢句恍惚幽渺追求“唯美”者。《过庄子庙》3首无疑是姚先生诗作中的精品,其“至人惟寂寞,庄周独多情”数语尤可称融情、志、思、学、艺为一体的不朽名句。
庄子的个性十分奇特,他绝顶聪明、才华横溢,却远富贵、淡名利,养性葆真,正视现实而又驰想无端,故能写出凌越诸子百家,兼具哲学、文学质素的旷古奇文。庄子号召人们“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精通古今自然、历史的变化和人与社会的变迁,找出发展、进化的规律,要有是非之心、善恶之心,要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尽量少干蠢事,或不干蠢事。姚先生提出的“以正己为本,以从义为怀,以博学为知,以勇决为行,以用世为归,不苛于人,不阿于党,不囿于陋,不馁于势,不淫于华”可视为对“庄学”的“体验”与“超越”。“漆园有小吏,体道超常流。鲲鱼化鹏鸟,蝴蝶梦庄周。”是姚先生对“庄学”学悟并重的一次诗化的认知和体验。
姚先生的学问和书法作品中,反映的是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和为贵”“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卓然自立,和而不同”等等,都是催人奋进的“经典文化”。姚先生善教爱国、弘扬国学、积极建言献策的智慧和正气,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精神支撑。姚先生作为一位传统人文研究学者,并没有在具体枝节问题上过多考虑,而是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研究性思维,从“四维视野”来阐释他的治国理政观,从而显示了当代国学大家的博大胸襟。
“宏观辨方位,微观察现实。纵向看发展,横向比差距。”这是姚先生最具学术含量又意味深长的思维方式。姚先生始终秉承其师章太炎不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斋学者,而是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始终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持有高度的关注和责任感,这种高度的关注和责任感,也始终贯穿在姚先生的生命之中。
责任编辑:魏延杰
来源: 山西日报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山西日报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