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工坊”承载大梦想 ——贵州铜仁打造“强村富民工坊”助力乡村振兴

刘久锋 杨红

时间:2024-06-20人气:加载中...

入夏的贵州铜仁,青山如黛,绿水含烟,一个个美丽乡村焕发勃勃生机,尽展青山绿水的外延之美。

阔步走向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铜仁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探索实施“强村富民”三年行动,高水平打造“强村富民工坊”,促进产业发展增效、集体经济增资、群众就业增收,奋力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图景。

“小工坊”搭建就业“大平台”

走进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矮屯村的乐嘉强村富民工坊,工人们正忙着组装零部件,随着各条生产线高速运转,一个个精美的玩具相继亮相。

这个坐落在深山小镇里的“超级玩具工厂”,建设有注塑、喷油、移印、组装等标准化车间,每天要出厂1.5万件玩具,产品畅销粤港澳大湾区、欧美、日本等地。

2023年,为有效解决乡村群众致富门路少、集体增收渠道窄等问题,松桃苗族自治县孟溪镇探索“龙头企业+强村富民公司+强村富民工坊+村级微工坊(家庭工坊)”合作模式,整合周边14个乡镇4977万元资金建成乐嘉强村富民工坊,“订单式”生产销售中高端塑胶手办玩具,带动周边16个乡镇1300余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目前,我们工坊有员工700余人,其中脱贫人口200余人。2024年第一季度产值超过4500万元,发放员工工资近900万元。现阶段主要接收迪士尼、泡泡玛特等国内外玩具龙头企业的合作订单。”乐嘉强村富民工坊负责人杨涛铭介绍。

乐嘉强村富民工坊是铜仁建设“强村富民工坊”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一个现实样本。

2023年以来,铜仁市采取“企业+工坊+村集体+群众+市场”方式,在全市建立“强村富民工坊”,引导有条件的经营主体把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村、社区,根据劳动密集型企业订单、村级供需清单接单派工,实现送订单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

数据显示,全市共创办强村富民工坊396个,带动就业2.2万人。今年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收入达2203.2元、同比增加382.2元,增幅为20.99%。

全面实施“强村富民”行动,铜仁着力健全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机制,依托强村富民工坊等载体,不断广辟农民增收门路,让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越过越好。

“小工坊”盘活农村“闲资源”

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洋溪镇洋溪村,一栋闲置的老旧房屋曾是该县最大的粮站。

为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助推乡村发展,洋溪镇在该闲置房屋基础上修建了集烘干、加工、仓储一体的800平米“洋溪贡米”加工厂,建成日加工大米2万斤的先进大米生产线,引进铜仁梵禾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经营,逐步实现大米统一种植、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极大地提升了全镇大米附加值,使水稻产业成为当地的一项支柱产业。

“去年,我们生产的200余吨‘洋溪贡米’销往北京、山西、广东等地,有效带动洋溪、新黔、双龙等8个村250多户农户增收100多万元,户均增收4000多元,还代表全市参加了全国粮食交易大会。”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洋溪镇党委副书记李慕航介绍,建设“洋溪贡米”加工厂,有效解决了该镇大米品种繁多、加工销售难等产业发展难题。

2024年,洋溪镇建设“洋溪贡米”核心基地1500亩,示范带动全镇发展1.3万亩水稻种植,“一粒米”正在逐步带动“一片富”。

同样,在碧江区德胜屯村强村富民工坊,闲置了3年多的工厂,再次响起了机器的轰鸣声。该工坊前身是德胜屯塑料加工厂,为确保该资产保值增值,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碧江区采取“区管平台公司+社会运营方+村集体+农户”的运营模式,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德胜屯村强村富民工坊,发展塑料制品生产,有效助推“沉睡”的闲置资源“动起来”。

“我们厂目前有三条生产线,两条制袋机,一条制膜机,产能一天在4吨左右,营业额每个月有25万左右。工坊已经与华联玛客、天天见、随处见、美团优选等商超达成了销售合作协议。”碧江区乡村产业集团弘顺塑料包装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涂显飞说。

德胜屯村强村富民工坊的投产运营,不仅盘活了当地的闲置资源,为群众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我来厂里有两个多月了,在这里主要负责打包和货物的上下车,工资一个月有四千块钱左右。”贵州弘顺塑料包装有限公司员工朱顺财说。

让“沉睡”的闲置资产“醒过来”,铜仁在乡村沃野耕出“甜头”。全市充分利用集体土地或闲置房屋建立规范的“强村富民工坊”,全面盘活闲置资源,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不断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积蓄强劲动能。

“小工坊”拓宽群众“共富路”

走进思南县孙家坝镇黄牛集散中心,标准化牛舍整齐划一,饲养员正精心照料着等待出栏的肉牛。

孙家坝黄牛集散中心是孙家坝镇紧紧围绕铜仁市 “六大生态产业”、思南县“一主两辅”产业发展思路,立足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好用活东西部协作政策,赋能 “两强两富”,新建一个优质肉牛集散及育肥中心。该黄牛集散中心占地面积13亩,采用生物垫床技术建设养生牛圈舍,以生物饲料喂养及“漏粪板+刮粪机”粪污处理方式实现环保养殖,赋能肉牛养殖降本增效、安全环保,常年可存栏肉牛500头。

孙家坝镇黄牛集散中心是孙家坝镇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强村富民工坊”之一。工坊采取原料加工、订单配方、劳务服务、技术服务等方式,通过“企业+工坊+集体经济+养殖户”模式,把肉牛养殖产业布局到村,先后带动100人次群众和17名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员到工坊学习饲料饲草配方和加工,带动21名群众通过学习技术后进入“牛公司”“牛超市”实现就业,有效激发了乡村“造血”功能,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创建“强村富民工坊”为契机,铜仁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整合技术需求资源,大力开展种植、养殖、便民、托幼养老、房屋代建、农业机械化等技能技术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创富技能,让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少”。

建“强村富民工坊”,赴共同富裕之约。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一个个遍地开花的“强村富民工坊”,正成为助推乡村振兴“金钥匙”,在梵山净水间铺就一条条百姓“共富路”。2023年,全市2738个村的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的563个、占20.56%,较上年增加85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铜仁打造“强村富民工坊”,正在开辟乡村振兴新路径。

作者:杨红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责任编辑:牟俊

来源: 中国农网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中国农网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节日 鼓励 根据 专线 美丽 严禁 投资 公众 指南 日子 冷空气 保护 冷链 提升 浪漫 集中 艺术 博览会 分享 植保 何以 农家 启用 护航 深度 北京 粮食 首家 物种 返程 人民币 邯郸 振兴 多个 开启 提质 领跑 年首 圆满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