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晖 程宦宁
时间:2024-03-15人气:加载中...
杨玉文入户宣讲。程宦宁 余晖/摄
3月5日临近中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结古街道忠德村驻村第一书记杨玉文忙完手头的工作后,顾不上午休,向工作群里发出村干部午间碰头的消息。
接着,他又拨通了驻村工作队员龚金的电话,“龚金同志,咱俩再把梳理出来的重点语句的藏文翻译对一下,好让村上群众听明白、能理解。”
“龚金同志可是科班出身,藏汉语精准翻译,还是得和他过一遍才放心。”杨玉文说。不一会儿,两人就在办公室对着笔记本开始“沟通”起来。
把准了翻译关,会议室里的气氛更轻松了,“杨书记,有这么好的翻译,我们下去再给群众宣讲的时候就轻松多了,表达出来的意思能够更到位。”村党支部书记普措达杰说。
村四社社长巴尼玛接过话茬:“就是,虽然我也是个老党员,但是对党和国家一些新政策、好政策只能看个大概,这次有了更精准的藏文翻译,我一定能给身边的群众说明白。”
记者了解到,忠德村是个典型的“城中村”,去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85万元左右,全村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一直以来,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村里自建房铺面出租、省级产业园区整村入股、曲麻莱县光伏产业轮岗就业、村舞蹈队商业演出这几项,还没有形成本村特色产业发展模式。
午间匆匆而过,下午的集中宣讲还没开始,忠德村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上,群众代表已悉数就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前展开了“讨论”。
“不知道今年村里的合作社能不能成立,我家的150头牛到时候可以入社。”
“就是,如果村里牵头,咱们养殖户一起出力,利用村集体草场,把规模养殖搞起来,年收入肯定还能增加!”
……
“各位村民,大家好!根据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咱们村上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话给大家讲讲政策、作好解读。”说着,杨玉文有声有色地讲了起来。
“大家都知道,咱们村增收渠道不多,尤其是在产业发展上,相比其他村还有差距,因此,我们得按照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把全村力量凝聚起来,把咱们能做的畜牧产业做起来。”
正如杨玉文所讲,去年,忠德村村民人均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村上特色产业发展还是相对滞后,这个发展的“大”问题,也是杨玉文和驻村工作队长期以来最关心,最想解决的根本发展问题。
由于村集体草场分布在不同的两个地点,再加上有些村民习惯了在“城中”打工、自营的生活方式,居住较为分散等种种原因,村里早前成立的畜牧业合作社已停办、搁置了很久。
“没错,我同意书记的思路。”
“对,我也赞成,不能停在原地,一直吃老本啊。”
……
其实,为了村上的产业发展,担任第一书记快一年的杨玉文曾多次和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挨家挨户走访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并通过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把重拾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想法和信心传递给村民。
据介绍,虽然,按照目前村里的实际情况还做不到户户加入,但通过他们前期的努力,现有的20余户养殖户正待整合,还有五六户也有意愿在合作社一成立就入股。
说到这,杨玉文讲到:“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提到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农牧业基础设施水平,这就是给咱们带来的利好啊。我最早在农牧系统工作过,之前组织大家开过会,咱们谋发展的心是在一条线上的,所以生态畜牧业不能落下!”
“合作社去年底已经申报了,应该很快就能批下来,咱们要充分利用好村里30万亩草场,先把20来户养殖户整合起来,再把有意愿的村民调动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牲畜的最好。”龚金补充道。
一下午的宣讲会,道出了“明白话”,理出了“发展路”,村民们拍手叫好、频繁互动是对这次集中宣讲最好的诠释。“杨书记,等合作社成立,我第一个入股,自己经营民族用品店8年了,手里多少有点积蓄,政策有支持,各户齐努力,把村里畜牧业发展起来没问题!”巴尼玛上前对杨玉文说。
“太好了,咱们一定齐心协力好好干。对了,今天我看监测户多吉巴毛家没人过来,时间还不晚,我再去趟她们家里。”说罢,杨玉文便夹着笔记本和宣讲手册向多吉巴毛家走去,只为把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第一时间传递到千家万户。
责任编辑:牟俊
来源: 学习强国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学习强国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