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云南新平勐炳村:番茄红了日子甜了

李瑞铭 潘贤

时间:2024-03-14人气:加载中...

春日里,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老厂乡高高的山岗上往绿汁江河谷眺望,碧绿的江水似天河般向南浩荡奔流,一眼望不到边的银黑色番茄大棚密密匝匝,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彝族民居掩映于青山绿树中,干净整洁的浅色水泥路如玉带般连着各家各户。走进勐炳村的番茄大棚,翠绿的藤蔓下,一串串火红的果实挂满枝头、生机盎然。

趁着早晨天气凉爽,村民们驾驶拖拉机、三轮车、小货车来回穿梭在机耕路上,将新鲜采摘的番茄拉到选果厂。

在村口的选果厂,刚拉来的番茄倒满一地,工人们手脚麻利地分拣装箱,通过专车销往市场。来自安徽的收购商姜华珍从今年1月初开始,每天都要在此收购10至15吨番茄,销往北京或上海等地。“今年价格最高时,1筐20公斤的番茄收购价能达190元。”姜华珍介绍,这里种出的番茄外表红、果肉沙、酸甜比例适中、果形正且耐储存运输,品质极佳,十分契合市场需求。

勐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沐信甫介绍,该村处于绿汁江沿岸,属低热河谷气候,全年无霜、水土肥沃,十分适宜番茄种植。据统计,目前全村种植番茄7000多亩,预计产量4万多吨。全村370户有350户种番茄,面积最大的一户种了30多亩,行情最好的年景全村有1户种植户毛收入超百万元,25户毛收入50万元至100万元,200户毛收入20万元至50万元,剩下的都是10多万元的。靠着种番茄,村里家家户户买了小汽车,房子从低矮破旧的土掌房换成了崭新的砖混小楼房,日子越过越甜。

今年是村民种番茄的第8年,火红的小番茄种出了红火致富路、撬动了乡村振兴大产业的同时,也存在病虫害增多、产量减少、土壤板结以及肥力下降等情况。为推进番茄产业提质增效,让村民走稳致富路,勐炳村积极推行水旱轮作、菜粮轮作,鼓励种植户在番茄收获后种水稻、包谷等,让土地在轮作中得到养息,培肥地力,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2023年,全村轮作了1500亩水稻、4000亩包谷,今年还将进一步扩大轮作面积。

除轮作外,在今年番茄移栽时,勐炳村还计划推广3000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嫁接苗。“原生苗抗病虫害能力弱,比如村里有一块30亩的地,往年病虫害多发易发,好几户村民用移栽原生苗的方式种番茄‘不得吃’。”沐信甫举例道,“去年山东安信种苗股份有限公司来该地块试验嫁接苗,为让番茄更易感染病虫害,特意未采用大棚而是露天种植,结果番茄反而病虫害少,收成很好。我们打算逐年推广嫁接苗,最终让村里的番茄地都种上嫁接苗,提高番茄品质和产量,让村民持续增收。”

责任编辑:牟俊

来源: 学习强国-海南学习平台

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学习强国-海南学习平台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随便看看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热门标签

节日 鼓励 根据 专线 美丽 严禁 投资 创新 公众 指南 日子 项目 冷空气 保护 农产品 数字 集中 提升 博览会 分享 植保 何以 农家 启用 护航 深度 物种 石景山 首家 返程 粮食 邯郸 多个 开启 北京 提质 领跑 年首 振兴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