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24人气:加载中...
6月5日,69岁的女患者李某琴,来到六盘水市黄土坡中心区邓苗爷医馆,不用家人搀扶, “噔噔噔”,迫不及待地走上位于二楼的医馆。
在医馆,李某琴对答如流、行动自如。谁也想不到,一年前她是一位连床都下不了,每天饮食不到半碗,连说话都不连续的重症患者。
李某琴家住毕节市威宁县,2018年9月,她胃痛不止到当地医院就诊,通过胃镜、DR胸片等一系列检查,被诊断为肺部阴影,糜烂性胃炎、胃出血等症。经一段时间治疗,李某琴的胃痛有所好转,但她对肺部阴影未作重视,又造成后期因胸痛食欲不振、气短等症。
2022年1月21日,李某琴从毕节市赶到六盘水市人民医院作CT等检查,检查结果为:脑左侧颞叶顶叶分别见27X22、30X29MM占位信号,左肺上叶30X25MM,包块与2018年9月第一次检查相比,增多增大,考虑为周围肺癌脑转移多发骨转移。
李某琴心乱如麻,但因经济等多方原因,她没有选择在医院住院治疗,只开了些降压药、曲马多片,回家服药降压、止痛维持病情。
在六盘水市时,有人向李某琴推荐邓氏苗医苗药传承人邓小立。病情未见好转的李某琴和家人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电话咨询了在盘州市工作的亲戚侯峰,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随即与邓小立医生取得了联系。
可此时的李某琴,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三叉骨、膝关节、踝关节疼痛不能动弹,多天未下床活动,每天仅在床上半坐一至两次,饮食每天不到半碗,乏力短气,语言不能续接,眼睛呈半睁状态,口干却又不欲饮水,仅服药时勉强饮少量水……
2022年3月6日,邓小立对没有力气来六盘水市就诊的李某琴进行了视频看诊。
通过视频,邓小立看到李某琴舌质红,苔黄根厚龟裂,舌底暗红,舌中深红,印象诊断为:肺癌脑转移、骨转移,辩证为:流毒深入、湿热互结、真元虚损、胃阴枯绝。
邓小立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谅患者痛苦,开出了第一个疗程的药方,包括酱缸膏200g自备蒸热棉布包痛处。
据介绍,苗医酱缸膏药瓦疗治疗制作技艺源于盘州邓氏苗医家传,相传为贵州邓氏远祖邓荣宗在军营中行医用药始创。初创时为药物存放过程中的偶然发现,进一步摸索后形成较为完整的成方发酵技术,经发酵后不仅存放时间大大延长,且药效不减反增,且可随时取用,有力提升了治疗效率,后在家族内世代相传。传至第五代邓小立,“酱缸膏瓦疗”的药物发酵技艺更为成熟,很多外地患者莫名而来,为邓氏苗医苗药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此技艺已经入选贵阳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第一个疗程中,李某琴只是间断服药治疗,很多时候,她把一周的药服上20多天。即使如此,在2022年3月29日的二诊中,患者的厌食情况和身体情况已经明显好转。李某琴开心地告诉邓医生:“已经停服止痛药,天气好时,我还能出门嗮晒太阳,适当活动一下呢。”
算起来,邓医生对李某琴已经经过了五次看诊。身体日渐好起的她,这一次特地和家人从毕节赶到六盘水进行复诊。令人欣喜的是,经邓医生诊断,李某琴除服晕车药后头昏外,病情基本稳定。
李某琴和家人听后都开心地笑了:“难怪‘千年苗医、万年苗药’传颂着苗医药的重要,我们不清楚苗药的奥妙,但见证了它的疗效。”她们希望苗族人祖祖辈辈手中流传下来的秘方,早日能被外界更多人知晓。
本篇文章所发布内容的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
责任编辑:刘加飞
来源: 新农村客户端版权声明:
原网页已被新农村转码收录,版权归文章来源方:新农村客户端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您如因版权和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30日内与新农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新农村网不负责任。
服务邮箱:4834222#qq.com(请将#替换成@)处理时间:上午9点至下午5点30分。
Copyright 新农村网 版权所有